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生水,躺卧时头枕着胳膊,我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就是天上的浮云。”
这里虽然仅说到了食和住,不但想象,孔子对待衣和行也是一样的态度。孔子无疑对个人的精神要求,远远高于物质需求。
仍然是价值观,符合义的才能获取,不符合义的,再多再大再好也视之如浮云。何为浮云,聚散无常,若有若无。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如何正确面对物质生活?
首先,在基本物质生活确保的前提下,应该以精神生活为本,物质生活为辅;其次,确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可以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去获取应得的财富,提高个人的生活品质;再者,认识到回报与奉献是成正比的,奉献越大,获得的回报就越多,个人生活就越好。
17、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时学好《易》,就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吧。”
《易》是神秘的。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足见对其之喜爱。《易传》之成书,就是孔子及孔子后学的贡献。
孔子学习《易》的目的,仍是为求无大过。这样的一个伟人,还一直在学习,永远都在追求减少过错的路上,难道我们还不应该向他学习,努力减少自己的错误。
18、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孔子对雅言该用时才用,诵《诗》、读《书》、执行礼事,都是用雅言。
雅言,应该是周王朝时的官方语言。孔子对雅言的态度,是该用时才用。这既是对雅言的尊重,也是对诸如《诗》、《书》,以及礼法礼仪的尊重。而在生活中,运用口语既亲切,也方便。
1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的情况,子路不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发奋到忘记了吃饭,快乐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自己快要老了等等。”
叶公,就是叶公好龙的叶公,是叶地第一任行政长官。实际上叶公励精图治,兴水利,劝农桑,颇有政绩,还平定了白公之乱,官至楚国宰相。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去叶地拜访叶公,终因观点不一致离叶北返。故此儒士借用叶公喜欢画龙的故事杜撰了“叶公好龙”的寓言,把叶公喻作伪君子。
在这里,孔子肯定是言外有意,应该是耿耿于叶公没有接受自己的仁、德、礼、人,四治合一之道吧。
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不知老之将至,是多么积极的人生观啊!
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只是喜爱古代的优秀文化和思想,聪敏地努力学习它们的人呀。”
还是有人纠结于世上到底有没有“生而知之者”,我的观点是没有,任何知识和技能都是学习的结果,哪怕简单到走路都如此。对“好古”,我加了定语优秀的,不是一切古代的东西孔子都喜爱,这也与大家的解读有些区别。
如果把“好古”扩展到全领域,包括钻研、实践和探索,把上面的话改成“人非生而知之者,当敏以求之。”,这不就成了我们学习上的指路明灯了吗?
21、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悖乱、鬼神。
怪异,违背常规;暴力,不仁不义;悖乱,不忠不孝;鬼神,虚无缥缈。
孔子不谈论怪异,就是从常规出发,从大概率出发;不谈论暴力、悖乱,就是坚持正方向,散播正能量;不谈论鬼神,就是从实际出发,客观对待世界!
孔子的这四个不语,于今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