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游原始森林,感受上古时代。
——人类童年*西盟勐梭龙潭游记
“到普洱不去西盟,就等于没有来过西南边陲。”
普洱市的朋友李总的一句话,让我和小薛两个大男人来到了西南边陲小县——西盟佤族自治县。
从李总的介绍中我们对西盟有了初步的了解:西盟是我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阿佤人民唱新歌》这首脍炙人口的老歌是西盟县歌。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与谰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自治县接壤,这三个县组成的三角形区域被称为“绿三角”,吐露着最原始的气息,各民族独特的历史、信仰、文化和音乐艺术在这里各自传承、绽放。
西盟县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勐梭镇,距省会昆明六七百公里,距普洱市区两百多公里。勐梭镇有3000余亩河谷平地。整个西盟县人口才9万多人,县城里人数就更少了,外地游客也极少,西盟县城显得很安静。
佤族是我国最久远的原始部落民族之一,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秦汉以前。该区域所聚居的佤族人被称为“东方的印第安人”,豪爽奔放,勤劳淳朴的佤族人相信天地万物皆有神灵保佑。佤族始终信仰自然崇拜、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三位一体的原始宗教。在整个世界上众多的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之中实属罕见。这里还有着“司岗里”等众多神话传说。
“司岗里”是有关佤族来源的传说
据说在远古时候,人都被困在大山的岩洞内,洞外还有猛虎把守着。万能的神灵为了把人类营救出来,派了麻雀,老鼠,蜘蛛等物到洞内把人类救出来才得以到世间生活。“司岗里”的意思是“从岩洞走出来的人”对佤族人来说“司岗里”是人类历史的起源,无比神圣的存在。
迄今为止,西盟有着中国保护最为完善的原始部落民居;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独特的民居构造、祭祀习俗、宗教信仰及人的心理意识、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等……
佤族文化是一种非常神秘高深的民族文化,激发我急于探究的强烈愿望。
驾车向西盟驶去,路边开始出现零星的房屋,土生土长的普洱人教我们通过房屋外的挂饰来辨认民族,拉祜族房屋外会挂上葫芦、傣族会挂孔雀,佤族则是挂牛头,每一件挂饰都蕴藏着民族信仰。来访的客人通过屋外挂件辨认主人的民族信仰,做客时就能准确地避开民族禁忌。
进入西盟县城,立即感受到这座县城的与众不同。县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县城新得看不到一幢旧房子,建筑物的风格完全一致,土黄色的外墙及茅草屋顶成为最典型的特征。这种情况实在少见,任何一座县城总是从历史中一步步走来,总会留下历史的痕迹,就算是旧城改造也不可能如此彻底。除非,它是一座新城?
我们很快在互联网上找到了答案,西盟县的确是一座搬迁过的县城。2000年,西盟县城从勐卡镇搬迁到现今的勐梭镇,据说搬迁的原因是县城旧址有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的风险。
西盟县城以“人类童年•西盟佤部落”为城市品牌,打造成为一座很容易被人记住的城市,来过一次、看过一眼,其模样便深深印在了脑海中。西盟和其他城市太不一样了,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霓虹灯、没有城市的喧嚣,宁静得像一座古老小镇;西盟太有自己的特色了,这座城的整体色调、建筑风貌、龙潭山水都显现出自己的风貌,生活在这里,其心境回归到了自然之子的原貌。
走进西盟阿佤山,我就被一种神秘的气息所缠绕。我们沿着栈道来到山脚下,眼前出现了一块指路牌,上面写着“龙摩爷圣地”并有箭头指向山上。
抬眼看去,一条长长的石阶路通向山上,台阶已老旧残缺,杂草从石缝里钻出来。我们正准备抬腿上山,却无意间被道路两旁的东西吓了一跳。只见道路两旁每隔一两米就竖着一根一人多高的树杈,每个树杈上竟挂着一只巨大的水牛头骨!乌黑的巨大的牛角如弯月般高高上翘,白色的牛头骨上因岁月的原因长满了青苔,两只黑黑深陷的眼洞里似有目光射出,一时间竟觉得有很多双眼睛在看着自己。好奇心快速生长,山上的圣地到底是个怎样的神秘所在呢?
。
沿着石阶路向山上走,丛林里安静得听得到自己的呼吸。我们在丛林深处一块不大的空地上停下了脚步,一块木牌告诉我们这里就是龙摩爷圣地了。此处一面临山,另三面被巨大的树木包围着,一条清澈的瀑布从临山的一侧冲下。环顾四周,出现在视野中的景物瞬间震撼到了我。山坡上、树干上、岩石上,目光所及到处都是水牛头骨,我们被无数只牛头包围了,感觉有无数双眼睛看向我们。
这里就是佤族人的龙摩爷圣地。
龙摩爷牛头来历
相传,很久以前女始祖安木拐与在洪水中搭救她的水牛结成了好朋友,水牛一直在帮助安木拐。当水牛年迈体弱,自知将不能再帮助人类时,想出一个比赛方法:
一是胜方必须食用输方的肉;二是胜方必须把输方的头供奉起来;三是胜方以后遇到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必须到供头的地方告诉输方,输方负责召集众神灵,帮助解决困难。
比赛中水牛输了。人类践行着许下的诺言。后来,人们才慢慢醒悟过来,聪明的水牛是为了继续帮助人类而故意输掉比赛的。
后来我们从当地人口中了解到:“龙摩爷”是佤语发音,“龙”是森林,“摩爷”是水牛头,意为挂牛头的森林圣地,相传是众神灵的聚集地。世代居住在阿佤山上的佤族信奉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自古以牛为神圣吉祥物和崇拜图腾。因此当佤族民间举行重大活动或者解决部落与部落之间复杂的矛盾和纠纷时,人们就把水牛作为活动最好的吉祥物,举行盛大的镖牛活动,并把牛头保存在“龙摩爷”,至今为止,这块圣地已供奉3千多个牛头。
“龙摩爷圣地”位于龙潭湖景区内的阿佤山深处,佤族人相信他们的木依吉女神就在这里,一年两次的祭祀活动(播种前和收割前)在此进行。
一股清澈的泉水从龙摩爷圣地处穿过,婉转崎岖,向上森林茂密无路可走,也无从找到泉水的出处了,顺着往下看,泉水形成溪流,哗啦啦地奔向了龙潭。
勐梭龙潭
位于西盟县城西边3公里处,龙潭面积750亩,潭水较深,地面与潭底最深达29米。茂密的热带雨林,孪根倒挂的千年古树,把清澈文静的勐梭龙潭拥入怀中。没有过多的人工雕凿,是大自然的造化。走在湖边一阵清风吹来会有许多树叶落在湖面上,但不多时就不见了,据说是那些勤快的小鸟用嘴叼走的,它们把湖面打扫得干干净净,所以水明如镜。
此外,勐梭龙潭与境外35公里之遥的缅甸龙潭水脉相通,同清同浑,齐涨齐落的奇观被佤族兄弟赋予“姐妹龙潭”、“夫妻龙潭”的美称,更增添了景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龙潭的水一年362天都那么清澈,但是唯独三天是混浊的。
勐梭龙潭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龙潭是一个寨子,有一天,一条鲤鱼进入寨子的水井里,寨民们把它捞出来煮吃了,只有一个寡妇和她的孩子没有吃。寨民们那里知道他们分吃的鲤鱼是龙王的小女儿,第二天,整个寨子陷落了,滔滔大水淹没了整个寨子。只有没吃鲤鱼肉的寡妇和她的孩子幸存下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勐梭龙潭与缅甸境内秀球龙潭互为夫妻,每年水浑三天就是夫妻相会所致。时至今日,每年中都会有三天,雌雄两潭同时变浑,三天后则恢复如初,据说是因为那三天他们幽会痴缠去了。
秀丽的青山倒映湖中,景色静谧、幽静、秀美。
此情此景不竟勾起了我的诗兴,诗句不断地涌进脑海里,赶紧用手机写下来,发在朋友圈里和朋友们分享。现转录如下:
勐梭龙潭(一)
千丈绿屏挂云端,万顷深潭照兰天。
重重山峦流岁月,人间无事便心安!
勐梭龙潭(二)
一泉飞跃三千尺,落入龙潭安纷争。
人间得来此仙境,谁慕缤纷乱红尘?
放眼望去,勐梭龙潭湖岸南面峭壁耸立,其他三面都是原始森林,古木参天,林中幽静恬美,有成片成林的大树茶、相思红豆,还有不少珍禽异兽栖息在此林中。
沿着栈道走,还有麂子窝、圣水、蟒蛇谷、盘须岩、祈雨洼、将军呤、猴子崖、多情树、仙石凹、赕佛山、千指树、树包石、相思树、聚友滩、缅寺、观碧亭、王冠蕨等沿途景观,美不胜收!一个半小时可以走完的路程,我们两人走了三小时,此情此景真如仙境,让人流连忘返。
在进入龙摩爷之前,需要先用圣地泉水洗手,代表对神灵的尊敬。
走进神秘的“绿三角”区,领略中国西南部最原始的生态,感受着数千年前的上古景象,品味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切身融入属于此的生命力,那是此生不可错过的奇妙体验,令人一生难忘。
作者: 梁明勇
201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