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一个兴趣班时,刚好一位妈妈带着哭泣的孩子和我并排走着。
孩子可能遇到什么伤心事,不住地抽噎。
从妈妈的表情来看,这位妈妈应该是劝了一路,但没什么效果。
强压着不耐烦,继续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该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她说:真的没什么的,以后你还会遇到更多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了就发生了,咱们下次注意就好了。都会过去的!
这话听着一点儿毛病没有吧?
多像平时,我们的亲朋好友劝我们的话。
我们平时应该都是这么劝孩子忘记痛苦的经历,坚强一点、勇敢一点。
可看到眼前一幕,我真的有种旁观者清的清醒。
首先,我感到妈妈的语言没毛病,但是语气有毛病。
它有点盛气凌人:就是我在教你,你就得听,这都是过来人的经验。
本来可怜兮兮的小朋友,一切都还没反应过来,还要被妈妈强压着否定自己的感受。
如果是我,我是不能接受的。
其次,其实这种劝人方式并不能起到安慰人的效果。
不但是孩子,即便是大人,当大家都在劝你看开点,别放心上——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宝宝我现在就是难受啊!
如果我是这个小孩,我恨不得离开推开自己的妈妈,别在我耳边不停“叨叨叨”,让我安静点好吗?
最后,为什么我喜欢去找咨询师聊天?因为他们能专业地与你共情。
作为父母,真的需要好好学习一下如何共情和聆听孩子。
心理咨询师们有时候真的什么都不用做,就只是安静地听来访者的倾吐。
如果我们能忘掉高高在上的父母的身份和权威,像孩子同学和朋友一样,牵着孩子的手,听听他刚刚是如何害怕了、如何受委屈了。
理解他,同情他。
让他能完完全全地把当下的感受倾吐出来,我想就不至于一直哭、一直哭。
他一直哭,是因为他的妈妈根本看不见他的伤心。
他一直哭,是因为他的妈妈完全在另一个世界,说着他此刻无法理解的道理。
后来,我渐渐走远,和他们分开了。
可孩子那张可怜的脸,一直挂在我心上。
我想起曾有多少次,我让我的孩子也带了这副可怜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