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读这本书时我感到十分困难,因为作者波兹曼引用的概念和词汇过于晦涩。
但当我越往下读我越觉得有趣,因为波兹曼的语言体系是讽刺又幽默的,而思想体系却又是非常严谨。他先通过书本的第一部分讲述了媒介的发展:从字母、语言到印刷术到电报、摄影术到电视,即媒介逐渐走向娱乐化;再通过第二部分描写电视将娱乐渗透到新闻、宗教、政治、教育等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表达他的一个观点:娱乐的破坏力强大到可以毁灭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个国家,能够毁灭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恶的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
对于现在这个充斥着娱乐的时代,我觉得《娱乐至死》的存在是一种警告。当任何一个话题都能在娱乐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娱乐将严重影响公众对话题的看法,甚至娱乐将彻底融入这个民族的文化,那么民族灭亡将会是必然。
我也喜欢娱乐文化,但是我却也爱印刷媒介,相比于火爆的电子书、电子杂志,我更喜欢纸质书和纸质杂志,也就是波兹曼所说的铅字。他在书中也摆出了一个事实:“印刷文字或者建立在印刷文字上的口头语言更具有某些内容:一种有语义的,可释义的具有逻辑命题的内容。”
印刷术下的世界是严肃而理性的,因为文字是权威而慎重的,它给予受众者足够的时间去推敲文字的使用,赋予受众者权利去对内容产生质疑,对作者的思想进行辩驳。印刷术让人们的大脑具有自主意识的运转着,产生出不同于作者观点的思维,这种思维是具有活力的。而娱乐最大的“杀伤力”就是麻痹人们的思维。它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一拨信息通过图像、声音倾倒给人们,受众者还来不及产生自己的思考、想法,另一拨信息又倾倒下来,逼迫着人们接受。
我觉得这种情形十分类似于一个热词——“碎片化”,人们不停在接受信息,但也从未产生任何具有更深层次、可推论性的东西,网上对此有犀利的评论:“把看到的好的文章、视频放进收藏夹就当作自己已经做过了”。而在这个抖音、快手等小视频娱乐软件吸引大量流量的社会,这种情形恐怕更为严重。一个小小的软件,一个个时长不超过一分钟的小视频就可以扼杀掉一个人一整天的时间。
哲学上说,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之所以成为人就是因为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学习,倘若让娱乐主导了人类文化,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展现出来,“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这个世界会有多么令人可悲。
波兹曼在用赫胥黎的预言警告我们,娱乐正在改变我们的话语形式,攻击我们的文化。恐怖的不是出现娱乐文化,而是娱乐开始占据和主导文化;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为什么不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