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到中秋节,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月亮。中秋节似乎是个学名,老百姓都直接称呼这个节日为八月十五。要提到八月十五,那轮明月自然就出现在头脑中。八月十五月儿圆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看吧,先说月儿圆再说打月饼,因为月儿圆了,所以才打月饼。这圆圆的月亮又代表着团圆,因为不一定都是团圆,所以又引申为思念,如果你要发一个思念的表情,QQ为你提供的就是那轮似圆又弯的月亮。
2.中秋节的首先礼物一定是月饼,它应该是这世界上最智慧的饼。“元朝末年朱元璋起义的时候,把号召起义的纸条藏在了面饼里,约定八月十五共同起义。后来为了纪念起义成功,人们开始吃月饼。”带馅的饼很多,都是实实在在的馅。月饼也是有馅的,但那馅又似馅非馅,和饼是一体的,最传统的馅是五仁的,那号召起义的纸条变成了青红丝。所以月饼的寓意丰富,似月的形状象征团圆,传说的故事又代表了成功、圆满。
3.中秋节的故事来源于嫦娥奔月。那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传说后羿和嫦娥是对恩爱夫妻。后羿为民射日,王母赠送仙丹,羿有顽徒叫逄蒙,心生歹意欲盗取这仙药,求得长生不老,嫦娥情急之下只好吞下丹药,仙丹下肚,飘飘然飞升成仙,飞到了月亮上去,后羿紧随其后追赶,但凡仙殊途,从此以后只能远远的望着,只有在八月十五月最圆最亮之时才能清楚地看到。
4.中秋节的月宫是个忙碌的日子,嫦娥因为吃了仙药而独守寒宫。吴刚因为学习仙术时犯了错,被罚到月亮上砍伐桂树。两人在月宫中同病相怜。你看,这正是中国文化中很有意思的地方。月宫中有一男一女,既能满足人们对陪伴的想象,但也可以警告人们不要犯错,否则日子就会变得得冷冷清清。“中秋赏月,人们在对比人间美好和月亮冷清中,更能鲜明地感受到天伦之乐,体会到亲人团聚的可贵。”
5.月亮上不光有人,还有动物,一个是蟾蜍,一个是玉兔。蟾蜍在先玉兔在后,蟾蜍后来变玉兔。闻一多先生解释,蟾蜍最初的名字叫“顾菟”。“顾”是“照顾”的“顾”,“菟”是“兔子”的“兔”上加一个“草字头”。最初,蟾蜍的“蜍”和顾菟的“菟”同音。 古人也渐渐觉得蟾蜍相貌太丑了,所以换了个更可爱、同时跟蟾蜍一样生育力强的动物,这就是兔子。蟾宫折桂送功名,玉兔捣药送健康,老百姓把故事编织得妥妥的完美。
6. 蟾宫折桂得有桂可折呀,所以月亮上还有唯一的植物,就是那棵桂花树,桂花树是一种寿命长、寓意吉祥的树。楚国人习惯用桂酒、桂枝来祭祀神灵。而且,桂树的“桂”,和富贵的“贵”同音,于是,桂树便有了“高贵”的含义,“攀桂”“折桂”有了科举中第、通往富贵的寓意。
7.中秋是老百姓的节日,丰收在即,庆余年盼来年,企望年年风调雨顺。所以人们盼着八月十五云遮月,预兆正月十五雪打灯,有了这两天的吉星高照,那必定未来是个好年景。所以十五的月亮必须赏,还得赏得有模有样,于是八月十五日和亲友聚在一起赏月、赋诗、饮酒、聊天,品尝月饼。小孩子们用水盆盛上水,再拿一块玻璃一半放到水里对着那轮皎洁的月亮,便可以照出来自太阳的七色光。
8.中秋节的民谣:
小时候谁要是生气了,便在那人跟前念叨:
蛤蟆蛤蟆气鼓,气到八月十五,
十五杀猪,把蛤蟆气得直哭。
拜月娥:
月娥姐/月明明/月中有株婆娑树;
婆娑树上挂紫微/紫微星出保子星保夫星;
保男保女接宗支/枝枝叶叶兴旺生好子;
月娥出来免灾星/家中添财又添丁
全家拜月:
八月初一/太平初一/月到中秋/全家拜月
宝塔灯/照照天地/花下藕
藕丝连连/红石榴
榴开见子/团圆饼
夫妻同偕到老/和家和睦团圆
9.中秋节是仅次于新春佳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传统节日里孕育着传统文化,那什么是传统节日呢,把《中秋节》一书中的一段文字摘录出来,与君共赏:
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节……古老的民俗节日还有很多,他们的起源,都和土地、和农耕时代的生活、和先民朴素的梦想有关。……如果说岁月的累积形成了历史,那么,这样的日子的反复叠加,就是在参与一个种族、一种文化的构建。当它们千百年来被这块土地上的一辈辈的子民们,经由文字的或口头的方式代代传递,而逐渐累积成为一种公共记忆时,便也是在铸造某种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基因,使人产生集体的身份认同和共同的归属感。这是一种不露声色的渗透,润物无声,在我们懵懂无知的童年,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血脉,左右了我们的思维和行动的方式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