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老师谈语文》
语文是思维性学科,语文学科思维是必须要搭建的,不然再扎实的语文基础,再熟练的答题思路也是一纸空谈。初中阶段,只要语文平时84分以上的学生,中考语文就能上100;对于优等生,108+也是必然的分数。
语文是所有学科中,唯一不受天赋限制的特殊性学科。语文也是只要你不入门天赋再好,做题再多,也于事无补的学科。
有这样一份典型的案例,一个孩子,明明是105分的水准,可是只考出了95分的分数。
作文部分:因为不懂语文思维,白白扔出去了“5—8”分,她作文只得了“35”分,而作文水准是稳稳的40多。
她的作文结尾:“晨风携带者落叶拂过我的脸颊,我随着秋叶的步伐卖进考场。蓦然回首,看向我最喜欢的那本书——我的父亲。”
以“我喜欢的一本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看这个结尾,这篇作文怎么会得“35”分?再看开头:“晨风携带着甘露的味道拂过。掀动着桌上沐浴在阳光中的那本书。。。。。。”,这孩子缺乏灵动的文字吗?巧借“父亲是本书”来构思很新颖。
那分数哪去了?“傻”出去了!
丢分点一:她的题目居然是《我喜欢的一本书》,话题作文不得已话题为标题,这属于作文“潜规则”之一,自然死亡“2”分必然的。换成《畅读父亲这本书》,多好!
丢分点二:也是最重要的丢分点,中考作文600字,所以讲究行文紧凑严谨。“开篇点题,首尾呼应,中心突出”,这是行文结构“12字真言”,也就是说,行文一定要“中心突出”。
这个孩子第二段居然这样写:东方一轮红日挣脱出地面的束缚,微笑着徐徐升到天空,将这一方净土的黑暗一一驱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丫头!起床了!”“哦。。。。。。”我屋里的应答,睁开朦胧的睡眼,静静的坐在被窝不愿再动。等等,似乎哪里不对。倒计时开始,我好像打了鸡血一样穿衣服、洗淑。站到门口,刚刚好,走吧。我我看着父亲,无奈的跟着他出门跑步去了……
下面就不细说了,直到第400字,才出现了“我却读不懂他,好像一本……”这是大部分初高中同学通病,开头结尾扣题,中间胡编乱造,不知所云。是不会写吗?不是,是不知道怎么写,写什么。
比如这篇作文,第二段开笔就可以这样写:
伴着二月料峭的春风,翻开这本书,书卷里行走着我和父亲。一条通向学校的羊肠路,父亲拉着我的手一起奔跑,我们一起去探寻枝头那第一抹鹅黄,一起追逐着那“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一刻,父亲是充满诗意的,他告诉我:“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望着他的背影,我也跟着奋力奔跑,是啊:“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
可惜!这孩子第二段直接就宕开一笔写跑了,这不是水平问题,这是学科思维问题,根本就不会想,也就是根本就没有“语文学科思维”的外在体现。这里最少有5分的失分。
丢分点三:她的结尾才是她要写的开头,“晨风携带者落叶拂过我的脸颊,我随着秋叶的步伐卖进考场。蓦然回首,看向我最喜欢的那本书——我的父亲。”开篇点题,引出下文,灵动自然。
凤头!凤头!一段压全篇,她不是不会写开头,而是不懂何为“凤头”,何为“豹尾”。她的开头倒适合做结尾,“晨风携带着甘露的味道拂过。掀动着书桌上沐浴在阳光中的那本书……”这里又丢了“1—2”分。
这个孩子基本功很扎实,但是除了作文,基础知识和阅读题扣了10分,3分是该扣的,7分是白送”出去的。该扣的属于该背的没背过,和某些答题常识不懂。比如:“谒”的解释没背过,情有可原。
不懂答题常识出去的7分太可惜,甚至是可气。
第一处(2分):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哪些充满感情色彩的词语表现诗人长期遭贬谪的坎坷与辛酸愤懑,明明问“词语”,这孩子硬是“背全句”,这不是失误,是审题问题,细读慢审,逐字细读,语文是“审题一半功”,连这都不重视,语文不可能高分。
第二处(3分):文言文,问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那是写的寺院夜景,这孩子居然写气氛悲凉,不适合人居住。《龙井题名记》,作者跑阴曹地府去喝茶了?匪夷所思。是不会吗?是没语文思维!
第三处(2分):小说题,问第四段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语文简答题,只有一种答题思路,就是围绕一个“找”字,明找原文,暗找思路和术语。原文当中有类似“姥爷谈完生意喝着地瓜烧,得意的哼着小曲”,这个孩子在写答案的时候,居然没写出“姥爷因为谈好一桩生意盈利颇丰后的兴奋自得”,原文里有“得意”那个词呢?语文养“懒人”,能用原文当中的原词原句就不自己想,这答题常识哪去了?
浩然老师结语:语文没有难题,只有不会的题,语文最难跨越的一步是“基础知识、答题思路”到“语文思维”的跨越,这是语文最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