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花园与园丁
“我知道阿布妈妈你有个很精致的菜园子。”
“嗯,曾经是玫瑰园。虽然很小,但是最多的时候有 40 来个品种。”
“可是现在都变成了可食用蔬菜。”
“嗯,因为有了阿布和阿包嘛。”
“不如我们就从园子与园丁开始讲起吧。”
于是就这样开始了。
知道有这样一位在上海市区也有一小方园子的家长开始,我就总觉得合该是投缘的人。这次正巧聊起来,于是先从问候菜园子开始了。
其实于其说“在上海市区也能有园子”,不若说“有此意愿打理一片小园子”。因为正是有着园丁的心,很多地方才可以有成为园子的可能吧。 不论是菜园,还是花园。
阿布妈妈说,“也不算作菜园啦,是从花园变成了杂园;减少了需要不停打药的玫瑰花,增加了很多趣味性的花草,很多让孩子们自己播种,看他们成长,开花的花草,还加入了能结好看果实的植物,比如番茄,树莓,葡萄。不管能不能吃,一定要有趣,好看。”
现在的阿布家,餐桌上正是隔三差五吃自家番茄的日子。红彤彤的,又小巧可爱。 从所选的品种也猜的出,即便是菜园子,也是精致可爱的,并不只是“经济作物”。
“对啊,其实园子真的很小很小。也没有以前种满玫瑰的时候那么容易规整。但是现在也挺开心的。之前有段时间花园在另一处露台上,家里没有电梯,花土、肥料、工具,都要扛上来。这些只有阿布爸爸出力了,不过阿布和阿包(阿布的妹妹)以及我,在后续的活计中,也都很出力。每天春天折腾种子,都是我们最大的节庆。孩子们都很享受在这样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时刻。有机会你来参观!不过幸好现在我们的园子在一楼,不用来做苦力搬泥巴啦~!”
她说,亲自放种子在土里,等待发芽,看到第一片叶子,接着第二片、第三片、看到陆陆续续的开花、结果…… 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有时候看阿布在画画前期纠纠结结好像总是什么都没有,可最终某个时刻终于开始“有”些东西出现在画面上,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实际上是一样的。 孩子们参与了植物从无到有的过程,见证了生命的成长,在这个过程里的欢呼与雀跃,其实又好像是在一点点熟悉与理解——不仅现实的生命是这样,每一次的创作、每一件艺术品的诞生,也好像应该是类似的吧。
没有最优化,一切唯看到的美好,来斟取心里的愉悦。
我喜欢把一切自然而美好的东西,带进带进她们的生活里,带进她们的眼里,她们的心里。也许相对于别人,我带给女儿们的,更多的是一些“无用”的时光。
并不重视结果,重视过程,种植的过程,有趣的过程和变化的过程,还不是菜和果子。
因为这样的理解,我们的阿布妈妈给了孩子很多安定感。和等待种子发芽所需的时间。
“所以我们阿布也形成了‘慢工出细活’甚至有时不出活的性子哈哈哈。”——她又这么欢愉的补充了一句,语风里不带苛责。
一棵种子要给予时间才能发芽,着急也是没有用的。恰到好处的照看,恰到好处的施肥、浇水,剩下的就留给时间了。这也许应该叫做“恰到好处的忽视”?不过这个关于种子的比喻倒是令我联想到——
“说起来,你我都是园丁嗄。你觉不觉得,养孩子就像养植物?我们每个孩子大约都是独一无二的品种,你不能试图用养莲花的方式去养一株向日葵,也不能试图用养兰花的方式去养一棵榕树。”
这个想法我们得到了一致的答案。
也同时令我很好奇:我们的阿布是一株什么植物呢?
而聊天的期间,阿布与阿包刚刚放学回家,正围在餐/书桌旁,玩的不亦乐乎。 连妈妈多次试图引阿布加入聊天也不成功。我的多个问题阿布也以“呀!啊~”来充作回答了。想必正在读文章的你,脑海里应该是位胆小、不善言谈的孩子吧?
你所想没错——“她的确是哈哈哈!” 但是又不是看起来的这样啦。
“嗯,阿布是不多话的。她是很敏感的孩子。她对环境极其的敏感,也对人很敏感。不足够熟悉的话你很难见到她讲话。我有时也觉得她对视觉的部分要比文字的部分主动很多,她乐意沉浸在小世界里,你能感受到她的小世界很丰富,但是不太会得到她的描述。”
但是当她愿意的时候,你会发现她所吐露出来的是怎样细腻又独特的句子。
“这是阿布在熊老师诗歌课上完成的,我特别喜欢。借《鹿柴》来完成的,应该是应用课之前的课,这就是阿布平日捉虫子的体验。但她花了很久的时间才捕捉到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得有好几周吧。其间也有放弃,被我吼了好几次,但是这个结果,可能让她自己也特别特别吃惊,和满意。”
嗯…… 这样想来的话,也许,植物版的阿布也许是《鹿柴》这首诗中“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一片青苔吗?
花鸟鱼虫小怪兽与一颗敏感的心
你也许会向我与阿布妈妈一样有点吃不消,但是阿布是很喜欢虫子的。春天的独角仙,怎么可以错过?夏天的蝉,更是每年夏夜必经项目。不仅去野外找虫子,自己在家里也养呢。
“这是他们养独角仙,幼虫。从爸爸妈妈开始养,直到第二代,成虫非常酷,幼虫很🤢,我也只能远距离观看,阿布很厉害,每次都她带妹妹清理。”
“……几或十几年后,在夏天的某个晚上,通常在下雨之后,土壤湿润松软,蝉会钻出土,爬上离它最近的树。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开始羽化。首先,它的背上会裂开一条缝,慢慢地,缝越来越大,露出金灿灿的身体。过了一会蝉把自己的上半身从壳里挣扎着挤出来,这时他的上半身仿佛自由了,但它还是没有足够的力气把自己从壳里全部抽出来。休息了一会,大概二三十分钟过去了,蝉缓缓地往后仰,轻缓地倒挂下来。这一刻,它依旧没有足够的力气把自己从壳里抽出来,只能这样用身体的重力把自己从壳里拖出来。蝉,你真了不起! 这时你可以看到它连在连在壳上的白色的丝,这是为了防止在羽化的过程中掉落。脱出来后,它会一直保持这个姿势,直到身体变得足够硬了,才一点一点的用脚钩住壳的前端,缓慢地立起来,头朝上;用身体两侧的体液一下一下的冲开又绿又皱的翅膀,直到完全展开。啊!它真是无与伦比,出来时金光四射!
如果你没看过它金色的样子的话,就很难想象金蝉脱壳时它的美丽。这时,你才会深刻的体会到 “金蝉脱壳”的意思。羽化时蝉不会直接变成黑的,而是先重金渐渐地变成美丽的翠绿色,认真看时会觉得时而翠绿,时而又感到绿得透明。然后才转化为黑色的。即使它变黑了,仔细看的话也能看到它背上透出的缕缕金光,好似树林间撒到地上的道道阳光。神奇极了!”
——阿布之《蝉,你真了不起》 节选
创作与创作营
你瞧这篇写蝉的文字,在她乐意打开自己表达出来的时候,就会带着细微的观察和词语间闪烁的微光,呈现出朴素的动人之处来。她在艺术课创作营的作品,也一样。
暑假的民谣创作,她选的《世界树》,最终呈现的样子像是宇宙刚刚形成的样子;寒假的诗歌创作,她所选的几句,也用了很质朴的视觉语言完成。
【补阿布创作营作品】
当我传达出孩子的作品透露出来很多深层次的思考时,阿布妈妈这时候说:“每次我在创作营现场参观的时候,发现她总是前期进度最慢的。脑内充盈着很多很多想法像冒泡泡一样,却又不开动,好像要经历千山万水的跋涉似的。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件大事;然而一开始正式开始,又充满着对结果的不在乎,像一枚发射的炮弹。”
我被她这样视觉化的描述给逗乐了。
但的确如此,这的确是我在创作营教学环节中观察出来的阿布,倔,不说话,但是又细腻深沉的恰如其分。很多奇怪的点子不停的在她的构想图中出现,也会对很多旁人的建议说 No,在创作环节十分的发散。妈妈说,也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她并没有遵循标准的,或者说主流的教育方式给阿布━━“所以啊,熊老师的课简直 100%的适合我家孩子!虽然阿布因为我这样非主线的教育方式,数学这样考验逻辑思维的科目就不很好,她的时间管理也不太能够考虑充分,但是我觉得孩子这个年纪,发散一些挺好的,才会给未来的成长有更多的进步空间。”
不过她又补充道:“艺术上的引导对这个时期的她蛮重要的。在熊老师这里学画前,她天性里的敏感让她喜欢细碎的细节多一些,所以经常看画会觉得这个细节表达的好好啊,画的好‘像’。我就告诉她‘这是对一位艺术家最糟的评论了’。不过由我我说似乎见效只有一点点,她每次在创作营这里从老师这里学到的,让她很明显的脱离了这样的艺术眼光,我觉得每次活动结束都好像见到她蹭蹭蹭的成长了。 有这样的艺术课启发孩子的思维,而不是教具体的细节,真是太好了。”
说到创作营的必要性,阿布妈妈真的有蛮多讲。她和阿布每次必来,这也已经持续了好几年。“线下孩子们一起上课一起创作,提供了特别的氛围,在家里是很难实现的;”她说,“每位孩子都有不同的创作主题,老师会引导他们到不同的方向上去,最终呈现的画面都是孩子们自己天性里生长出来的。而这些不同的天性,因为同一个创作目标,就形成了他们之间互通的影响力,真挺激发他们的创作力。”
真是深感认同。一处空间,会因为人的意志而产生某种[场域],这会让身处这一场域的人群都得到很强的互相之间的影响,而且是乘法一样的影响,而不简单只是加法一样的影响,一定是1+1>2. 更不用说他们在思考主题时所做的练习,以及老师在针对每一位孩子个性辅导时所创造的方法。
回忆起诗歌创作课时的一个小细节,阿布妈妈补充道:“阿布分到的那两句诗,是关于水面的,一度让她陷入困境,因为她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表现。黑眯老师就顺手接了一盆水,将撕碎的纸片轻撒在水面上,又用光照在上面,带着她一点点更细微的观察。
又参考了很多艺术家的表现方式,最终阿布就懂了。那一幅,我作为局外人看到了,真觉耳目一新。”
必须有的大桌子与下午茶
和孩子一起在艺术里成长,其实不是一个选择。 不仅仅是选择一节或数节艺术课这样,而是在生活的每一个细微处选择引入艺术,在每一个点点滴滴里都有艺术为伴。
所以在不参加创作营的日子里,阿布与妈妈也是一直这样做的。
我们提到家里一起画画必须有大桌子,忽然就都变得兴奋起来了,简直不能更认同━━因为所有的画材啊、素材啊、资料啊都可以平铺开,母子三人可以一起创作(有时候也得加上爸爸)。于是我们看到了很多这样等下的艺术时光:
想想就令人内心很安静。
“晚上,有夜灯的感觉,特别宁静!场景很隆重哈哈,这也是我想给孩子在家营造出来的小环境,在我们参加线下活动的前后,或是看完线上课该做课下练习了,可以一起查查资料,做做笔记,好像就把课程拉长了一样。最近我们就在做敦煌。阿布还做了一尊飞天的雕塑呢。”
敦煌是阿布上熊亮老师线上课时候开始了解的,色彩和造型的淳朴厚重都给她很大的影响。 后来更多了解之后,北魏时期成为阿布“心头好”,于是就深入的创作了更多。
线上课的学习,有很大的自由度。老师在课程里所讲的,可以在回放中二次梳理,再次强化。我忽然好奇起来阿布回看最多次的课程是哪几节,阿布妈妈说:“每个周末我都留给她完全独立的一整个下午加晚上给阿布去学习本周的课程,去创作课下练习,完全不干扰她,所以我也不知道啦。不过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对阿布这样性格的孩子真是挺好,因为这样上课让她可以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内心里,在自己熟悉的空间里所进行的这个学习过程充满了自由度,也让阿布能够深入一点去思考表达方法,课程的要点等等。要是在不足够熟悉的教室,恐怕她要分神在对环境的担忧里,创作也不会这么深入。”
时间放在哪,哪里就会有收获。这是我从阿布妈妈这里听到的一句特别打动我的话。正像照料一株植物一样,合适的空间、恰好的养分、充足的时间与耐心,那么,在等待的日子里,也会有等待的收获。在等待过后,也会收获充满艺术滋养的甜蜜果实。
最后,借阿布妈妈的文字来结束这篇文章━━
想大言不惭地说,
结果并不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那颗稚子之心。
其实,
结果也很重要!
关键我想要的结果,
在远处,
也在她们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