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与友人闲聊,她跟我抱怨她的孩子是顽皮的小男孩,很不听话,跟他说了水壶很烫,不能碰,他偏要碰,碰完么就烫哭了,跟他说了辣椒很辣,他肯定不喜欢吃的,他偷偷拿去吃,吃了么又是辣哭……友人说,这孩子怎么这么叛逆,已经跟他讲了什么东西是好的,什么东西是不好的,不听,非要去尝试一遍,然后么犯错了、遭殃了。然后友人话锋一转说,其实间接经验比直接经验重要,已经有前人替你去经历过一遍,把宝贵的经验告知于你,如果能学好这些经验,不知道能节省多少时间,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样样都去亲历亲为,很多经验都是来自于间接经验,间接经验比直接经验更为重要。
真的这样吗?我并不这样认为。直接经验是来自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亲身实践。间接经验来自于书本、他人的认知。而直接经验是我们重要的认识来源。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正是由于这些不同的经历,才让我们各自的性格、行为方式有所不同,这些不同的经历给我了我们不同的直接经验,也让我们成为了不同的人。而且我们都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我们才会理解的更透彻、更深刻,才更不容易遗忘。比如上文中的小男孩,你跟他讲了无数遍不要碰开水壶,他还是没记住,但是他自己去尝试了一次,被烫到了大哭一场后,这个经历会时刻提醒他不要再碰开水壶了,这种效果,不是几句说教就能达到的。又比如说,学习要想取得好效果,是要在学的基础上,再重视习的力量,课堂上45分钟老师教了知识点,课后你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这样才能牢牢掌握知识点。这里的学就是获取间接经验的过程,这里的习是获取直接经验的过程,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很重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学不习,知识就会左耳进右耳出,了无痕迹地从你脑中飘过;只习不学,我们的认识会仅仅停留在表层,显得肤浅,苍白与无力。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并不冲突,两者皆为要事。但直接经验是基础,间接经验是锦上添花,我们需要先有一定的直接经验,才可能更好地去领悟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孩子首先是一张白纸,他们后面的人生会赋予这张白纸以色彩。但是,执笔的人是谁呢,是父母还是孩子自己呢?如果一味的不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只教育孩子循规蹈矩,则相当于父母才是孩子这幅画的执笔人,父母帮孩子把着笔,帮孩子描图绘画,这样的画作体现的是家长自己的意志;而孩子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他有权利去给自己的人生之图去构思 、去描绘,所以父母要尽量充分地给孩子尝试的机会,让他们去获取属于他们的人生体验,当然要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孩子只有拥有了一定的直接经验,后面再学习书本上的、他人的间接经验的时候,才不会盲从。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统一的,只要他愿意去尝试,就可以让他去尝试,我们不要站在自己的立场去做高人一等的评判,觉得没必要去经历或者说这种经历是磨难,是痛苦。但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或许在你看来艰难的农户生活,而在他人看来却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