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泗嬴政(扶摇直上)全本免费在线阅读_赵泗嬴政全集在线阅读_赵泗嬴政《扶摇直上》最新章节阅读_(赵泗嬴政)热门小说_扶摇直上(赵泗嬴政)完结版免费阅读_扶摇直上全文免费阅读
主角配角:赵泗嬴政
简介:“哈哈~~”看着王离抱头鼠窜的样子,王翦笑而不语王离过了一会又凑到王翦身边开口道:“大父,赵泗想借家中藏书一观”王翦愣了一下想了好一会:“你之前带回家的友人?”王离中间带着赵泗出营过几次,去了王离家,不过不是老家但是王翦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也知道赵泗是出海归来的童子之一,和自家孙子交好“嗯,陛下赐书《显学》《五蠹》,赵泗挺喜欢的,想借家中藏书一观”王离点了点头开口...
赵泗知道古代对耕牛极为重视,基本上都严禁宰杀耕牛。
大部分朝代都会专门出具具体法律条文。
秦朝作为一个耕战体系的国家,想来对于耕牛的保护更加严苛,可是王离是谁?
大秦最大的三代,程咬金家还时不时摔死两头牛呢,要说王家吃不上牛肉赵泗是不信的。
王离一顿,笑着点了点头对仆道:“再切些牛肉来。”
待仆从离去,赵泗这才开口问道:“吃牛肉可犯秦律?”
王离失笑开口道:“吃牛肉自然是不犯的,天底下那么多牛,总有摔死的,老死的,病死的,或者遇上什么意外,总不能如人一般都埋了去。”
说罢,王离继续开口道:“足下爱吃牛肉?”
赵泗点了点头。
“我也好这一口,羊肉太膻,豚太骚,马肉太柴,驴肉狗肉尚可,牛肉虽好,可惜哪能天天碰上有牛死去?也就是逢上消息,仗着身份尽快采买一些。”王离开口回答道。
“你以后要吃牛肉,可不要私自宰杀,杀自己的牛也犯法,每头耕牛买卖皆由官府记录在册,哪怕买回家中,官府每年都还要派人检查耕牛状态,耕牛死了,也得即时通知官府,记录在册以后,才可行宰杀之举,以后若想吃牛肉可以找我。”王离凑过身子笑眯眯的说道。
牛肉的好吃是古今公认的事情。
只不过古代普通人想吃牛肉可是费老鼻子劲,照王离所说,哪怕你已经买下耕牛,耕牛意外死亡,若是说不出来个所以然来,恐怕也要获罪。
不过王离也明说了,想吃牛肉可以找他。
“总有摔死的牛嘛~”赵泗笑了一下。
王离一愣然后摇了摇头开口道:“非也非也!”
“耕牛数目官府都记录在册,哪家有牛死了,怎么死的,都得汇报官府,有牛死了,通知一声便可自行采买,像是壮年摔死的牛味道最好,可是少有碰见,病死的牛不能买,老死的牛多,不过味道就差上一些,肉质就没那么鲜美。”王离开口解释到。
哪有那么多傻牛自己好端端的摔死?
多数都是病死老死的,王离说白了就是占了个身份的便宜,整个咸阳地界,谁家的牛死了,都得上报官府,王离作为最大的三代自然能够第一时间得知消息派人采买。
说白了就是占据了一个渠道优势,可能人家牛还没开始动手宰杀,王家就已经得到消息直接整个包圆了。
“那这头牛呢?”赵泗开口问道。
王离嘿嘿一笑:“摔死的。”
……
说罢,王离又尴尬的笑了一下开口说道:“大父亦好食牛肉,家中宰杀,昨日送来十来斤,还没来得及吃。若不然哪来的牛油。”
一听是王翦,那就没事了。
王翦的地位在大秦已经属于超凡段位。
这货敢一边在前线行军,一边催促秦始皇尽快把赏赐给他的美女金银财宝落实到位。
灭楚之战功成以后,又向始皇帝大索数百美人,吃点牛肉没什么大问题。
以王翦的段位,说这牛是摔死的那就是摔死的。
等了一会,仆从送来牛油和片好的牛肉以及麻椒。
葱,有。
牛油,有。
辣椒,有。
麻椒,有。
牛油火锅底料,准备开始手搓。
奈何这个时代没有炒锅,不过也无妨。
把鼎里的水倒干,放入牛油,成块的牛油在鼎内缓缓融化。
放入葱断爆香,牛油加小葱的香味已经扑鼻而来。
爆香以后,将葱断捞出,放入麻椒爆香,扑鼻而来的香味让赵泗忍不住咳凑。
略微等待一会,加入干辣椒,继续霍霍。
没有炒锅,说是炒不如说是拿牛油煮,不过条件有限,只能如此。
沸腾片刻,辣椒麻椒以及牛油的香味被充分激发,赵泗一边咳凑一边继续捯饬。
王离好奇的站在一边,扑面而来的辣味让王离打了个大喷嚏,眼睛都睁不开了。
香气充分挥发出来,加入清水,过鼎大半,水重新恢复平静。
“对了,可有牛骨?”赵泗开口问道。
有牛骨的话可以在里面放点牛骨,越煮汤越香,味道越正。
“扇骨腿骨颅骨都有,要哪里?”王离点了点头问道。
虽然还没开吃,但是这扑面而来的香味已经让王离有些按耐不住。
虽然比较原始,但是这可是牛油火锅啊!哪怕里面没有加入科技与狠活,也足以在这个美食匮乏的年代大放异彩。
一听王离的回答,赵泗两眼一瞪。
好家伙,王翦这哪里是送来了十来斤牛肉,怕是送来了半头牛吧……
“腿骨即可,另外若有山菌可以弄些来一并煮了,对了,山菌要常见的,吃过的。”
古代提鲜的东西少之又少,山菌蘑菇就是其中之一。
还有高汤,可惜赵泗不会吊高汤。
若是有味精就好了,科技与狠活吊打一切。
这并不是在开玩笑,而是事实如此。
菌子鲜归鲜,但是很多菌子有毒,以防万一,赵泗特意叮嘱了一下。
王离又吩咐仆从去拿,不消片刻,牛腿骨,山菌就放在案几之上。
赵泗一股脑的直接倒入鼎中,然后跪坐下来。
“好了,等开了以后,即可下肉下菜了。”赵泗长出了一口气。
“可惜带回来的芝麻太少了,还得留着备种,若是这个时候再有一碟子芝麻酱,配上蒜泥,加点辣椒香菜,点些香油,简直是人间极乐。”赵泗开口感慨道。
这个时代想做个小料碟子都费劲。
香菜,大蒜,大葱,芝麻,花生,辣椒,胡椒,花生,全部都不是中原本土农作物。(中原本土葱是小葱)
要不说丝绸之路意义重大呢?没有丝绸之路,哪来的后世的物华天美,地大物博?
赵泗虽然带回来了大量的种子,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尤其是香菜种子……
但是眼下还得用来育种,若是用来吃怕是不够使的。
没有小料碟子的火锅可以说是平白少了三分风味,但是为了未来的口腹之欲,赵泗最终还是选择了忍耐。
“你说的这些,都是你从海外带来的新作物么?”王离问道。
“是啊,可惜带回来的太少了,唯有辣椒多一些,但是除掉备种的,恐怕也吃不上多久。”赵泗感慨一声。
王离闻着呛人的香味满脸馋像的开口:“已是极好了,光这香味,就使人垂涎欲滴了!”
赵泗摇头一笑:“这才哪到哪?”
回想起上一世中原地区的糟糕环境,赵泗多少有些唏嘘。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古代和现代不同的不仅仅是习俗和制度,环境的差别亦是十分巨大。
眼瞅着天色渐晚,以现在的温度情况,恐怕就算是正夏也得个好几天才能把盐水晒干出盐,赵泗也无心等待,轻车熟路的朝着王离的营房走去。
之前陪王离吃了一顿火锅以后,赵泗和王离就混熟了。
赵泗是苦于没有食材,空有调料。
王离则是没有调料,没有烹饪手段,空有食材。
二人又都是老饕,一拍即合,干脆成了饭搭子,赵泗负责料理食材,王离负责提供食材。
要不说王离是狗大户呢,这货嘴里说着不能擅杀耕牛,基本上天天都能弄出来牛肉来吃。
到了地方,王离人还没来,不知道去忙活什么去了,不过奴仆倒是在,有王离吩咐,不用赵泗开口便奉上点心酪浆。
值得一提的是,秦朝军队是可以带奴仆参军的。
准确来说,对于家中有奴隶的,秦国征兵是连带着家里的奴隶一起征的。
奴兵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可以跟随主人前后,有的则是被征调为辅兵。
奴隶如果杀敌立功,秦律是有赏赐的,不分官奴隶和私奴隶,只要功劳足够,就可以脱离奴籍。
秦朝时期本就处于奴隶制社会,奴隶数量不在少数,官私奴隶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群体,不比自耕农少多少。
赵泗一边喝着酪浆一边吃着点心有些怀念现代社会的科技与狠活。
王离确实不缺食材,连熊掌都能弄得来,各种野味山珍,只要开口就没有任何问题。
可问题在于赵泗没有足够的调料,他的厨艺也算不得精湛,更别说这个时代连个炒锅都没有。
炒锅这个东西看似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是要做出来需要的工业水平还真不低。
首先不能太厚,太厚影响导热性。
其次不能太脆,太脆了炒着炒着锅碎了。
然后不能太软,动不动就变形。
铁锅普及千家万户一需要钢铁产量的大规模提升,二则意味着钢铁冶炼技术达到封建时代的高峰。
现在的秦朝依旧以青铜器为主,铁器普遍较脆,连制造日常工具都够呛,更别提铁锅了。
“所以,钢铁冶炼怎么弄来着?”赵泗皱眉。
这玩意真是涉及到他的知识盲区了,谁没事学这个啊?赵泗知道的也就是含碳量影响钢铁质量,再多的就不知道了,他甚至连铁的熔点都没记住。
钢铁取代青铜器是大势所需,没办法,铁矿的开采难度远低于铜矿,其次铁的蕴藏量远高于铜的蕴藏量。
最后,封建时代的巅峰钢铁铠甲武器质量远胜巅峰青铜器。
问题出在这里,秦朝已经是青铜器巅峰了。
而钢铁冶炼甚至连入门都不算……
这边科技树已经点满,那边科技树刚发了个芽,而钢铁冶炼如果没有政府大规模投入,技术进展慢的令人发指。
汉朝铁器逐渐取代青铜器很大一部分情况是因为铜矿越来越少,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另外大量的青铜器以及金银被陪葬,铜还要承担货币属性,完全不够用,没办法才去点了铁器的科技树。
当然,还有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技术断层!
秦朝的青铜冶炼水平几乎是青铜器时代的巅峰,秦末乱世,冶炼技术倒退,关键技术和制度遗失,也是汉朝不得不点铁器科技树的重要原因。
而秦朝虽然也面临了这些问题,但是并没有汉朝时期那么严峻,毕竟这个时代还较为原始,商业也并不发达。
青铜,虽然贵且少,但是放眼国家层面勉强还算够用。
而钢铁,以目前表现出来的冶炼难度和令人泪目的实用水平,对于始皇帝而言,还不如继续在青铜器冶炼方面深造,寄希望于找出更大的铜矿和更先进的冶炼技术。
但是赵泗知道,秦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已经走到头了,再往上也就那样。
可惜,想要在这个青铜器质量正值巅峰,数量也勉强够用的时代另开钢铁支线,需要的魄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钢铁冶炼可不像造纸,随便找几个匠人就能慢慢琢磨。
这玩意,投入大的离谱,非得是官方机构大笔大规模投入资金,从铁矿等源头产业开始投入。
而且很有可能还会面临很长一段时间负收益的情况。对财政造成极大的负担。
初期的铁器绝对比不上青铜器,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也不知道始皇帝有没有魄力进行产业转型,这玩意真的是利在千秋!”赵泗琢磨着,哪天撺掇一下始皇帝,顺嘴提上那么一句。
钢铁冶炼技术没有发展,很多东西都无计可施,钢铁性能远高于青铜,这是事实。
正在思索如何撺掇始皇帝投一笔大的,却看见王离一脸喜色的捧着一口青铜锅晃晃悠悠的走来。
“你说的锅,我差人弄出来了!”王离喜气洋洋的拍了拍锅底笑着说到。
得益于赵泗心心念念的炒菜,给王离抱怨大秦没有锅,王离记在心上,作为老饕的王离自然也想尝尝赵泗所说的炒菜是何滋味,于是差使家中匠人按照赵泗的描述制出铜锅。
赵泗入手,沉的离谱。
不过厚度倒是适中,不算特别厚,但是也做不了特别薄。
青铜这玩意脆,弄太薄了不行,天生比铁锅得厚上几分。
王离弄来的铜锅能成这个样子已经十分不错,虽然有可能会影响导热性,但是问题不大,火力全开,锅还能凉了不成?
不过很显然,这口铜锅肉眼可见的价值不菲技艺精湛,在这个时代压根不可能大规模批量生产。
普通家庭,忙活一年赚来的钱都未必能买得起这一口锅。
这可是实打实的铜,能直接熔成钱的那种。
不过对于赵泗而言,并没有什么大碍!
毕竟王离是富三代,压根不需要考虑成本问题,轻轻抚摸做工精湛的铜锅,赵泗脸上露出喜色。
在这一瞬间,他脑海里已经浮现出好几个菜式。
赵泗回忆记忆中曲辕犁的具体模样。
开始尝试在地上勾画。
其余船员则专心致志的对土豆进行切块,顺带剥玉米。
王离则好奇的站在一旁打量着据说是亩产五百斤的粮食。
看起来……有点平平无奇。
块状的红薯土豆和一粒一粒金黄色的玉米,并没有特别稀奇的样子,也不会布灵布灵的放金光。
王离和记忆中的粮食对比研究了很久,也看不出什么稀奇之处,不过这三种粮食王离也确实没在大秦见过。
“这些粮食真能亩产五百斤?”性格比较跳脱的王离研究半天看不出所以然终于忍不住开口发问。
正在回忆曲辕犁的赵泗抬头看向声音的来源,只见带自己一行人垦荒的年轻将领正在一旁满脸好奇的盯着船员手中的红薯土豆和玉米。
“玉米应该没有那么多,红薯土豆应该只多不少。”赵泗开口回答道。
王离点了点头,只不过他不知道哪个是红薯,哪个是土豆,哪个是玉米,正在犹豫是否继续开口发问,却听到赵泗继续开口。
“这个是红薯,烤起来吃挺香的,这个是土豆,可以炒菜吃,煮着也能吃,也可以炸着吃,这个是玉米。”赵泗一一介绍。
却是赵泗心里起了心思,面前的将领年纪轻轻,看起来也算不上成熟稳重。
赵泗不知道对方的具体身份姓甚名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对方身份地位绝对不低。
毕竟面前这个年轻将领,处处都透露着一股二代的风范。
赵泗正在琢磨怎么把曲辕犁在这个时代复刻出来,身为一个现代人,看到自己力所能及能够改变有利在千秋的东西,不弄出来心里痒的跟猫抓一样。
明明体验过,拥有过,甚至已经弃之不用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却弥足珍贵。
但是赵泗自己又不会木匠活计,海上漂泊这么久,要说一点动手能力都没有有点过分,但是也就仅限于粗糙活计,真要是改进农具还得专业的木匠来。
眼下身在蓝田大营,出是一时半会出不去,而且赵泗身上现在也没什么钱财,请不起木匠,想要找专业人士还得需要面前这个年轻将领的配合。
接触交流一二,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赵泗对自己的金手指还是很有自信的。
除了性格怪异之人,赵泗只要想,可以很快的和一个人成为朋友。
“带回来的红薯土豆不在少数,将军可要尝试一二?”赵泗笑眯眯的开口。
赵泗这么一说,王离还真就动心了,本就是少年心性,又从小被爷爷王翦带在身边,没有经历过父亲的毒打,自然性格也就是本来少年人的性格,跳脱的厉害。
但是王离也还是分的清轻重,沉吟片刻还是摆了摆手。
“当务之急还是播种。”王离笑着拒绝,不过明显对于红薯土豆的口感产生了好奇。
毕竟是以前从来没见过的吃食,年轻人嘛,总想要尝试一下以前没见过的东西。
赵泗也没有再劝,笑过之后继续在地上比比划划曲辕犁的构造。
事不急于一时,就算有金手指也不可能一天就成为朋友,反正种地的时间很多,有的是时间交流沟通。
赵泗的画图能力还是不错的,小时候学过素描,画的多好看倒不至于,但是比照着记忆里的东西画出来具体模样还是没问题的。
经过不断的回忆和绘制,赵泗脑海里没多久就出现了曲辕犁的具体模型。
赵泗童年记忆中的曲辕犁,是刚刚建国那会的老物件。
那个时候距离曲辕犁诞生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千年,只不过彼时机械工具尚未普及,钢铁产量也不够高,很多地区仍然是人耕畜耕的状态。
赵泗拿着随手折断的木棍开始画起来。
有些地方觉的比例可能不太对,又抹去重画,再慢慢仔细和记忆中对比。
直待用了许久,终于大功告成,赵泗满意的看着地上的曲辕犁简图,王离也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悄咪咪的站在赵泗身后,一脸好奇的打量着赵泗画在地上的奇怪图案。
“这是甚?”
赵泗还在和记忆之中比对看看有没有什么遗漏,忽的听到声音从背后想起,吓得赵泗一激灵,蹲着扭头看去,只见刚刚和自己对话的年轻将领正背手俯身注视着自己画在地上的曲辕犁。
“曲辕犁!”赵泗站起身开口说道。
“曲辕犁是甚?”王离继续开口发问。
曲辕犁没有诞生的时候,直辕犁就叫犁,曲辕犁诞生以后,犁才分曲直。
“一种犁具,和现在的犁相比,犁辕是弯曲的。”赵泗开口说道。
“现在的犁,需要二牛负之,犁到地头,还要人力抬出来重新置入,费时费力,而曲辕犁相比较于现在的直辕犁,更加小巧灵活省力,只需一人即可操控,转弯转向,轻松自如。”赵泗开口介绍道。
王离一听,好奇的蹲下来看着地上的图画。
“这就是曲辕犁?”
看得出来,地上的确实是一个犁具的形状。
只可惜,王离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曲辕犁的优点在哪里。
“此物当真如你所说这般好?”王离开口询问。
王离虽然看不懂,但是他还是知道农具改进的好处的。
这个时代工匠尚未沦为贱业,士农工商也并非地位排序,而是一个国家主体构成的阐述。
而秦国,虽然是耕战体系的国家,对于匠人的扶持力度却非同小可。
如果能够设计出来一个事半功倍的器具,往往都会有不菲的赏赐,是真的给真金白银和爵位的赏赐。
在这样的体系之下,王离不会轻视新工具的诞生,尤其是新农具。
王离提起重视以后,反倒是赵泗有点不确定了。
你要真说曲辕犁比直辕犁好那是书上说的,可是具体好在哪里?赵泗还真没见过,因为他压根没见过直辕犁,更没见过直辕犁和曲辕犁同时耕种的对比。
最关键的是他并不确定自己画出来的曲辕犁是否真正的准确,是不是需要调整尝试。
他还真不敢打包票。
“不好说,但是我出海时路过一地,该地尽使曲辕犁,而如这般直辕之犁,早已经掘弃。”赵泗想了想换了个说法。
“那定是曲辕的比直辕的好用!”王离兴奋的说道。
“可能弄得出来?”王离兴致冲冲的看着赵泗。
“我不善木工。”赵泗老实的摇了摇头。
“无妨,军中就有工匠!”王离直起身子,声音充满了朝气蓬勃。
“这就是没有纸的缺陷啊!”赵泗颇为心疼的看了一眼面前的缣帛开口感慨。
“这不就是纸么?”王离指着缣帛疑惑发问。
值得一提的是,纸这个字并不是在纸发明以后才诞生的。
事实上春秋战国时期纸指的就是缣帛。
纸这个字本身就是从缣帛之中提取融合而出。
“我说的不是这个纸……”赵泗摆了摆手。
“话说怎么造纸来着?”赵泗挠了挠头,赵泗看过不少小说,有些小说还是考究党,写的造纸工艺十分详细,问题是赵泗看的时候就把这段剧情当装逼剧情看了。
就记得主角造纸,纸出来了,震惊,发财……
对于造纸的工艺的了解,也就仅限于知道纸这玩意是用植物纤维造出来。
“不管,知道原理就行。”赵泗一拍脑子再次给军匠安排了一个任务。
造纸!
至于怎么造纸?
赵泗给出的帮助就是告诉军匠们,是用植物纤维制作。
军匠们不知就里,不过好在这也不是什么大工程,先研究着呗,说不定赵泗看到匠人们某些步骤就联想起来了呢。
只要不涉及大规模生产,其实耗费不了多少人力物力,再说赵泗造纸也不是为了自己赚钱,就更不用自己出资了。
“你之前不是一直问我写的是甚?”赵泗看向王离脸上露出揶揄的笑容。
之前赵泗忙着回忆验算,王离询问大多也就是含糊不清的糊弄过去。
现在空了下来,也总结的差不多了,总算有时间教给其他人了。
作为自己的小伙伴,王离自然当仁不让的要第一个承受数学的折磨。
“这是我在海外看到的数算之书,习之简单实用。”
王离信以为真的点了点头,赵泗对王离展开了数学辅导。
而另一边……
驰道之上,始皇帝驾撵之中。
蒙毅将来自咸阳由王贲发出的急奏呈上。
“将卤盐制成青盐?成本和煮盐法相仿?还有可能降低?”虽然心中讶异,但始皇帝仍不动声色的看完整份急奏。
因为晒盐法还没有实验成功,故而这次上面的急报汇报的是赵泗煮盐之事。
通过种种手段,将卤盐,制成上等的青盐。
其中耗费的无非也就是人力和柴薪。
“盐多出于齐地,除却成本,沿途运输亦是成本高昂,关中各地,除了采买齐盐,只能开采井盐盐矿,却仍不能自给自足。若有此法,天下盐价都能下来许多!”蒙毅开口说道。
内陆地区的盐矿大多质量良萎不齐,除了上等的青盐,质量比不上齐地的海盐。
齐地打从春秋战国乃至于更久远的时期,就已经是天底下最大的产盐地,天下盐半出齐不是一句空话。
始皇帝一统天下以后,虽然并未实行盐铁专政,但是也第一时间把控了大量齐地盐产地扩大生产。
甚至特意多修了一段驰道至盐产地,以降低运输成本。
但也仅限于此了,煮盐本就成本很高,再加上发送天下的运输成本,导致盐价一直居高不下。
盐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了!
赵泗制盐之术,一方面可以缓解天下盐半出齐的现状,按照此法,各地之盐矿皆可使用,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可以节省大量钱财。
最关键的是,大秦也可以大幅度缓解盐不够吃的困境。
事实上,哪怕齐地是产盐大地。
但是使用煮盐法这种较为原始的手段下,产量也一直不算太高,供应齐地绰绰有余,供应天下却也是力不从心。
除了齐地,其他地方的能吃的盐矿根本不够,而齐地哪怕在始皇帝征服以后已经扩大过生产,也依旧远远不足供养天下。
更不用说,急奏里还提到,赵泗正在实验晒盐法,有望进一步压低成本。
“不错!”
始皇帝按下奏折,难得的露出几分笑容。
这次旅途的归程对于始皇帝来说并不愉快。
他是因为身体不适选择提前归咸阳,但是一路上依旧车马劳顿,身体的不适感越来越强。
最开始只是偶有胸闷气短,现在随着车马劳顿和时间的推移,每次睡醒总是会大汗淋漓,走几步路也气喘吁吁。
甚至连“仙丹”的效果都越来越差,人也时常处于提不上劲的情况。
一路上,除了赵泗归来这件事以外,也都是一些不太好的消息。
蒙恬北疆扫荡河套,如今进无可进,却又不能轻易退出。
修筑长城的劳役最近又发生了聚众哗变,不过被轻易镇压。
百越那边,赵佗进展也不大,按照赵佗的做法,大秦恐怕还要耗费十年乃至于更多的时间才能在百越站稳脚跟。
扶苏再次上书进言分封制。
归途中又遇到了刺客,虽然连自己的驾撵都没有靠近就已经伏诛。
“半两钱于各地推广如何?”始皇帝开口问道。
“恐还需数十年之功。”蒙毅开口回答。
秦朝商品经济极度不发达,故而
在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的四步走的战略当中,统一货币被始皇帝放到最后。
倒不是说统一货币不重要,而是相比较于其他三个,统一货币得往后排排。
而且!
书同文车同轨可以同步进行。
统一度量衡和统一货币却不能同步进行。
也正是因为始皇帝将统一货币排到了最后,在历史上在他去世的最后一年才勉强完成,故而秦亡之后,天下诸侯并起,货币曾一度恢复混乱,直至汉朝初期还有各种货币掺杂使用的情况。
“十年……”
又是十年!
始皇帝皱了皱眉头。
统一秦之地和统天下之地是完全不一样的。
若是在关中推行任何政策,都不会如此之慢,可是天下,何其广袤?
北地虽然蒙恬已经驱逐匈奴,重新收复最肥沃的河套地区,但是移民戍边,开垦耕地,修筑长城,都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
南边的百越也是如此,赵佗两面出击,一打二化,手段偏向于怀柔,非十年不得见效。
货币改革又是十年之功……
现在正在进行的政策很多都是宛若无底洞一般。
需要十年乃至于更久的时间才能逐渐产生利益,百年恐怕才能堪堪收回成本产生回报。
始皇帝近些日子身体越来越不适,只恐觉得自己有没有那十年都不好说。
近些年来,收获最大的投资反而是当年出海的船队。
当然,前提是赵泗说的是真的。
譬如红薯土豆真的亩产五百斤,玉米真的倍短于小麦,海外之地的海图和地图是真的。
看着手中的奏报,始皇帝沉凝的脸上最终显出一丝轻松。
“加速,尽快归咸阳!”
回想起赵泗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谈海外风物,始皇帝讶然发现,赵泗这小子竟然是今年最大的好消息。
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伊桐读物】
去回个书号【1180】, 即可免费阅读【扶摇直上】小说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