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套娃与自我认知的过程

“如果你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个蠢货,那说明你这一年没学到什么东西。”--《原则》作者瑞·达利欧

后来,有人把这个原则总结为“蠢货速率”,如果你没有觉得一天、一个月甚至是一年前的自己是个蠢货,你就没有在成长。


在俄罗斯,人们用套娃🪆比喻自我认知的过程。


还记得你拿到娃娃是如何做的么


我记得第一次见到俄罗斯套娃,还是公司领导去俄罗斯出差给我们带回来的。拿到套娃的时候,我非常好奇的拆开,然后给他们摆成一排,最后一个娃娃出现时候,我仍然继续要拆解,结果,发现最小的是一个实心的。哈,再也拆不开了。

再把他们一个个的放回去。


我读的是电子版的《韧性》 这里借图一张


在《韧性》这本书里讲到了有趣的拆套娃的过程,也是比喻自我认知的过程。“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本我,即最真实、最本质的自我。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每个人在社会、家庭中会有各种各样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就像套娃一层一层的外壳。时间长了,外壳多了以后,可能自己也不清楚哪一层是真实的本我,哪一层是在情境中扮演的角色。所以自我认知就像是一个一层一层地打开套娃,不断接近本我内核的过程。但在向内探索和觉察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不适感。”


达克效应 本图摘自《爆款视频号》吕白



不适感即便存在,相信勇敢的你也会敢于直面。因为,自我觉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向内探索之旅。正如戴维·邓宁( 1999 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与他的研究生贾斯汀·克鲁格,提出了享誉全球的自我认知理论--达克效应)在《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 从认知偏差到自我洞察》这本书里告诉我们。“我们对于自我认知的改善,如同攀登高山,这是一趟远比想象更加困难的崎岖冒险之旅,但毫无疑问,当我们得知山顶风光的壮丽时,会感到一切付出,都是物有所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4月份的时候,我给女儿买了一个5层俄罗斯套娃玩具,讲嵌套循环这一节的时候我想到了用俄罗斯套娃导入。昨天上课的时候我...
    柳_柳阅读 1,111评论 1 3
  • 你知道俄罗斯套娃吗?中国也有相似的传统工艺品,就是那个盒子装盒子的,只是没有统一的名称,所以今天,我借用一下“俄罗...
    乐瞳妈咪阅读 8,256评论 0 6
  • 中原焦点团队焦点中级47期王建华2024年1月27日坚持分享第146天 ——《韧性》第三章 元...
    王建华_7543阅读 482评论 0 1
  • 曾经家里有一个玩具_俄罗斯套娃,我比较喜欢,一直放在书桌上,后来也不知去向了。 这一段时间的日更写作,让我感触很深...
    平复阅读 3,803评论 4 3
  • 当提到俄罗斯,你可能会想到美丽的教堂、雄伟的克里姆林宫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但除了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观外,还有一种独...
    zhuzhou阅读 6,84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