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先生
费先生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并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乡土中国》费孝通 著
读了费先生的《乡土中国》,我深有感触。
费先生写下《乡土中国》这本书是从乡村的社会结构方面入手来分析中国的社会情况,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费孝通先生在开篇就说过,“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其中,我认为,这句话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说中国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大多数阶层都是从乡土社会中分离出去的,在很多行为习惯上都有相似之处,带有乡土性。另一层是说这个乡土性只局限于基层,其他的社会阶层在长时间的发展下,与乡土社会有了很大的不同。
不仅仅在那个年代,反观当下,人们所谓的现代化已经得到一定发展了,我认为,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影响还是根深蒂固的,依然还有大多数的农村,是保持着一贯的乡土性,而《乡土中国》所透露的正是这种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或者说是对传统文化的社会学层面的解析。
而本书一大特色就是采用对比的手段,将中国社会与欧美西方社会进行对比从而突显出中国文化的传统及特点。费先生通过该手法还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中国传统社会里,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族”。
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关键词“乡土”了,它是整个中国社会的线索——至少在那个年代。乡下人是中国的基层,从基层看去,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社会的本质是产生乡土文盲的根本原因,只有这一乡土性质发生变化,文字才能下乡。作者在这一部分运用的分析方法看来是较普遍的,即从现象看本质。人们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导致了社会行为的差异,体现在我们的差序格局:中国与西方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是不同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而西方人则是融在集体中独立平等的个体。还有秩序的差异,有礼治、法治、人治之分,就中国的传统而言礼治较明显,而西方则为法治秩序;另外在政治制度、权力结构等方面要上升一个层面再论,这也是我需要更进一步学习的内容。
但是随着乡土社会的瓦解,城市化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生活在陌生人组成的社会,这个社会瞬息万变、日新月异。读书识字已是人们基本生活所需,人与人交流需要文字,譬如邮件、QQ、微信,人们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也需要文字。所以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本认为难的事情自然也变得简单了,这也是因为人们产生了需要。回首望去,曾经的乡土社会已基本不复存在了,正逐渐向着“浮士德式发展”。
在当今中国,许多新型思想冲击着就有的传统,这是乡土社会面临的机遇,保持就有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吸收新的文化,加快转型,这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