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突然想起了那位摆渡人。年轻的时候,悉达多刚离开佛,就遇见了那位摆渡人,那是他没有渡船费给摆渡人,摆渡人只告诉他“样样东西都会回来的”。现在想起,不得不说那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人,现在的悉达多不就是回来了吗?他似乎早就已经洞悉了轮回,洞悉了一些为常人所不知的东西。悉达多要向他求教,但同时也要把当年的渡船费还给他。
这些天来,河的一个秘密深深吸引住了悉达多的灵魂。河中的水在不停地流淌,可仍然永远在那里,并未减少。河水永远是一样的,可是每个瞬间都在不停更新。这和人不是一样的吗?悉达多曾经是婆罗门、沙门、享乐者、生意人,而这些都已经如梦幻泡影般的过去了,悉达多还是悉达多,但是每时每刻的悉达多都在不停地变化。
悉达多来到河的渡口,那位摆渡人正站在船上。悉达多请求摆渡人把他渡到河的对岸,并用身上的华服还这次和当年那次的渡船费。摆渡人想起来了,眼前的悉达多就是当年那个沙门。他们互相做了自我介绍,原来摆渡人名字叫瓦树地瓦,他的家就在河对岸的茅舍里,他非常喜欢当一个摆渡人,他喜欢和这条河在一起,河教会他许多东西,很多不足为外人道哉的东西。
悉达多内心的声音对自己说:“爱这条河,住在它身边,向它求教。”
悉达多告诉了瓦树地瓦关于他的出身河经历,还告诉他,在绝望的时刻过去之后,他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到了这里。悉达多一直谈到深夜。
瓦树地瓦一句话也不说,静心地倾听着。他似乎把每个字都听进去了,但对事情既不赞美,也不责难,只是仔细倾听。悉达多从来没有遇到这么一位听众,能够专心了解他的生活、他的奋斗、他的悲哀,瓦树地瓦是第一个。
当悉达多讲到自己如何在一睡之后对这条河产生感情的时候,瓦树地瓦的眼睛亮了,全副心神更加投入其中,他的眼睛不由得闭上了。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开口说话了。
“这条河教会了我倾听,他还懂得所有事情,每个人都能够从它那里学到一切,你已经向合这条河学到了一点,学到了乡下努力,向下沉落,去寻找最深的底层。高贵的婆罗门、有权有势的悉达多,将成为一个摆渡人,相信这条河还会教会你其他重要的事情。”
悉达多知道,这些事情是需要自己亲身体会才能学到的,于是没有再问下去。夜已经很深了,悉达多在瓦树地瓦的茅舍里睡下,那间茅舍会是他新人生的开始,一段和瓦树地瓦相处、和那条河相处的人生。
摆渡人悉达多的新生活是这样的:渡头无事可做的时候,他同瓦树地瓦去稻田干活,去砍伐木柴,去香蕉树上摘香蕉。他学会了如何制作船桨,如何改良渡船,如何编织篮子。他对自己做的和学的东西样样都感到满意。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他也从那条河学到了很多东西。
第一件学到的事情是如何倾听。如何用一颗平静的心去倾听,如何用一个等待的、开敞的灵魂去倾听,没有激情 ,没有愿望,没有判断,没有意见。像河流一样 ,容纳一切,但依旧波澜不惊、沉稳如初。
悉达多在观察河流的过程中又发现了一个秘密: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时间这样东西。为什么这样说呢?同一时间之内,这条河是无处不在的,无论是在源头、河口、瀑布、渡口,还是在急湍漩流处,在大洋中,在群山中,处处它都同时存在。对于河水二氧,没有往昔的影子,没有未来的影子,只有现在的境况。悉达多的一生也是一条河,所谓的孩提、成人和老年,只不过是被一些幻想隔离开来,实质上并没有分开。悉达多的生,不在过去,悉达多的死,不在将来。每一样东西,没有以前,没有以后,只有现在和现在的实在。所有 的悲哀、这么和恐惧都是在所谓的时间里的,克服了时间,也就克服了世界上所欲的困难和邪恶。
后来有一天,来了一群和尚要渡河,他们全是佛的门徒。因为世尊病重,恐怕将不久于尘世,他们嘴里讨论的尽是这件事,一批又一批的人接踵而至,有和尚、有旅人,有贵族,各式各样的角色人物都有。但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他们要去见世尊的最后一面。这位圣人正在离开这个尘世,步向永恒。
悉达多想起了自己年轻时 向世尊说的话,他怀着无比真切的心情怀念他,想着他走向解脱的路途,他未能接受佛的教义,但他知道自己同佛之间并没什么阻隔。
一个真正的探求者,如果真诚希望去找到 一些东西 ,就不能接受任何教义。然而,一旦他已经找到了,他就能对每一条途径、每一个目标表示认可;一旦他找到了,就没有东西能把他与千千万万个生命在永恒之中并呼吸着神圣气息的人隔开。
在人群中 ,悉达多看到了甘玛拉。这位最美丽的高等妓女已经隐退,皈依了佛门。这一次听说佛将不久于人士,他带着儿子,穿着简朴的衣服,徒步走上了朝拜的旅程。那个孩子是悉达多的,是他离开城市之后,甘玛拉怀上的,所以悉达多并不知情。小悉达多哭闹个不停,甘玛拉不停地哄他、安慰他、责骂他。他们在离渡头不愿的地方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甘玛拉蹲了下来半闭着眼睛,孩子在一旁吃着香蕉。突然间她痛苦地叫了一声,孩子吓了一跳,只见她脸色苍白,申请恐怖,一条黑色的蛇咬伤了甘玛拉。
悉达多和瓦树地瓦闻声赶来,抱着甘玛拉去了茅舍,帮她清洗伤口。悉达多一眼就认出了甘玛拉,看到那孩子长得极像他,立刻明白了怎么回事。他们她服下一剂药,甘玛拉渐渐恢复了知觉,她看到悉达多,认为自己是在做梦,但依然微笑着凝视情人的脸孔。
“你找到安宁了吗?”她问道。
“是的,我已经找到安宁了,你也一定会找到安宁的。”悉达多低声说道。
甘玛拉的眼睛一动不动地凝视着他。悉达多的眼睛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目光里透露着宁静、祥和和温暖。甘玛拉看着眼前的悉达多,心里感到非常幸福,她已经不需要去朝拜佛了,此刻的悉达多,就是她心中的佛,只有佛才会带给她安宁和喜悦的。
甘玛拉去世了,那个夜晚很漫长,悉达多独自走了出去,坐着河旁,听着河中的流水,沉浸在往事中,过去生活中的每一片段的景景幕幕冲击着他,包围着他。悉达多此时此刻正经历着痛苦,但是悲哀并没有侵入他的心。以前他富有过,快乐过。现在他更富有了,更快乐了。甘玛拉去了天堂,但她把儿子留给了悉达多。去世的那一刻,甘玛拉是幸福的,因为她是笑着离开的,智慧的悉达多是不会在别人微笑的时候而悲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