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起,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统一使用部编版,部编版最大的改变是重视整本书的阅读和加大古诗文的阅读。
与之相伴的是高考语文试卷的改革,借用总主编温儒敏先生的话说就是“要用高考来倒逼语文教学的改革”。
中国的语文教学现状非改不可,这已经是很多有志研究的老师的共识。死记硬背不仅不符合学习规律,且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但改革之难也是有目共睹。教育部的意图是好的,但经难免会念歪。一说高考、中考要考整本书阅读,于是市场上马上就出现了大批的“整本书阅读考点”——将凝聚人类精神精华的书变成考点,何等让人痛心。背背考点就行了的说法和做法,实在是有悖教育部的原则,偏离了教学的科学规律,不仅丢了“西瓜”,同时也没留下“芝麻”。
针对这种情况,存志开始了自己的探索。
3月,我们共读了《骆驼祥子》一书,依据怀特海的“浪漫-精确-综合”理论,我们按照浪漫初读、精确深度,综合研究三步行走,少年们穿行其中,收获良多。
接下来就请看看我们收获的“西瓜”与“芝麻”。
浪漫阶段:自由阅读,时间保证。
精确阶段:梳理情节结构图,让整本书深入脑海。
第一周的周末作业,就是梳理情节,做出结构图。少年们第一次做,不得要领。有些直接借鉴网上的资源,有些就简单勾勒,于是第一次的作业长成了这样。
这样是无助于真正理解的。怎么办?那就一起来, 先完成第一部分,我们一起共读,批注,完成人物性格分析,边分析边画图,这样一起完成了“一起一落”部分,随后自己完成余下的部分。第二个周末后,少年们的作业就长成了这样。
这样的梳理完成,不仅整本书情节清清楚楚,人物性格分析也已完成。“骆驼祥子”已经不再是网络上得来的空洞印象,课堂上我们又联系现实,看老舍笔下刻画的“祥子”在如今是否还存在,他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如此,我们不仅收获了一本书字面上的意思,还从中体悟到更深层次的意思,我们收获了“大大的西瓜”。是否真如此,请看下篇,少年们所做的人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