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精准努力》
作者:刘媛媛
字数:19.5万字
用时:14小时30分钟
关于刘媛媛其实前两年就知道了,因为参加《超级演说家》火了,听孩子班主任提到过这个优秀的小女孩。她是我们邯郸的,毕业于邯郸市第一中学,我儿子也从邯郸一中毕业的,所以对她有一种亲切感。读她的书我一直有一种感觉,就像是在听她演讲一样,话说得那么干脆利落,道理讲得那么实在透彻。
就是这个出身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女孩,经过自己的一路拼搏,成功逆袭,成为了众多人眼中的那个成功者。
周老师说过,一定要看有结果的人的案例,读有结果的人写的书,刘媛媛就是个有结果的人,所以她的书值得看!
01我们这辈子都在和问题打交道,一堆问题向你涌来的时候,你必须识别出关键的问题;一堆事情要做的时候,必须确定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我们每天都有很多事要处理,紧急的不紧急的,重要的不重要的,自己的别人的,如果不能区分,一个一个挨个做,或者哪个催得紧就先做哪个,结果就会是忙忙碌碌了一天却不知道忙了什么,忙的无聊而空虚,忙的不值。
这个时候选择的能力就大于行动力了,不假思索的盲目忙碌会陷入上面的低效的忙碌,战术的看起来很勤奋,实则进展不大。所以从众多事情中筛选出关键问题,确定最重要的事情就显得很重要。
这也符合史蒂芬.柯维博士提到的“要事第一”的原则。能从众多事情中“拎得清”也是一种能力,需要知识背景,需要洞察力,需要一个清楚的自我认知,一个稳定的自我原则,而这一切需要学习,还是学习!
02确定你的目标,把你的目标分解为关键结果,就可以看出是否有可能实现。
在定目标的时候,不要总盯着自己的目标看,要盯住实现目标的步骤。
什么是关键结果?就是这些结果实现了,目标就实现了。
就像文中刘媛媛分析自己考研的经历,北大法学专业历年考研分数都在360分左右浮动,如果自己考到370分就没问题。那这370分从哪里来,结合自身情况,得出自己需要在专业课上拿到240分,然后再研究专业试卷,分析需要在专业课上如何去努力等。
一通分析下来,媛媛对比了这么两个问题“考北大难不难”答案自然是难的,“背会北大五百多页的资料难不难”,听起来难度降低了许多,考北大好像也变得容易了好多,这就是拆解的结果。
一步一步拆解下来,你会发现好像真的没有那么难了。因为它给你提供了一条清晰可见的路径,你只需要沿着它走下去就能一步一步抵达你的目标。
03克服拖延,让人生走出平庸。
好多人都有拖延症,从学生时代写作业,到成人后参加工作,拖延成了现代好多人的顽疾。
它带来的恶果不仅仅是老师的批评,上司的不满,而是自身的损失,一次次的拖延最终把你带往平庸的人生。
因为拖延造成临时抱佛脚,仓促之间完成的任务根本代表不了你的实力。而如果我们能早点开始,如果能做充分准备,一切可能就不会那么糟,这就需要克服拖延。
造成拖延的原因,可能是你给自己设置的任务难度太大了,获得成就感的概率很低,也可能是你太追求完美了,因为惧怕面对自己的不完美而迟迟不敢开始,还有可能就是眼前的诱惑或利益太大了,不愿面对未来那个不太清晰的好处,比如玩游戏和写作业。
拖延其实往往也就发生在选择的那一刻,你仿佛站在一个岔路口,一条是通向玩手机看电视剧的快乐的小路,一条是通向工作学习的痛苦的小路。
拖延就发生在入口处,怎么样能在选择的一刹那控制住自己呢?
第一,克服拖延,就必须让未来的利益展现在眼前。
做事之前,给所要达到的目标,谋划清晰而正确的路径,让大脑一眼就看见通过这条路就可以看到那个努力后的结果,坚信只要彻底执行,就一定能成功。
越清晰的目标执行力越强,越模糊的目标越让人无从下手,觉得实现不了。
还可以把目标打出来,贴在日常可见的地方,时时提醒自己。
其次,缩短反馈的时间。
让自己的努力很快得到反馈,好多孩子努力了一周,发现自己好像也没有明显的进步,于是就想打退堂鼓了。所以及时的反馈很重要,让孩子尝到努力后的甜蜜,这个方面我尝试着让孩子们写成功日记,比如今天晨读提写全部过关了,自己主动克服了一道难题,这些都是努力后的结果,及时记下来给自己正反馈,再比如我们的过关打卡进度条,看着每天做到“1”的数字逐日变大,也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些都是反馈,让孩子的努力看得见。
成人也一样,也可以通过写成功日记记录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收获和成长,给自己增加继续努力下去的动力。
解决拖延的第三个方法就是增加通往快乐的小路的障碍。
比如专注工作或写作业时,把手机物理隔离,锁到柜子里,或者交给别人保管。
其实当你进入工作或学习,沉浸其中后一会儿你想玩手机的欲望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慢慢地你还会在工作或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哈哈,我又完成了一张卷子,这种成就感远胜玩手机后带来空虚无聊,下次你就可能还会把手机锁起来。
解决拖延的第四个方法——我们可以让痛苦的小路不那么痛苦。
如果一件事我们特别不想做,难度太大了,但又必须做,我们可以把任务进行分解。比如你需要背诵一整篇课文,那你就可以从第一段开始,你需要做十道题,那就先从做一道题开始,在做题和背诵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的任务超额完成了。
我有时候让孩子练俯卧撑也会采取这个方法,我和孩子商量我们做一个俯卧撑好不好,孩子一听,很简单,好啊。于是高高兴兴趴下做了一个。我们再做两个好不好?好啊,于是又做了两个,就这样一个一个加,最后孩子做了30个。我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做30个的话,孩子肯定会抗拒,说我做不了,但是难度降低后,孩子还是高兴地完成了。
第五,给自己定截止时间。
这个方法我发现我们领导经常会用,比如今天下午放学前交班级管理规划。一说到写东西好多人都发愁,但是有了时间限制,大家就会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到一边,逼迫自己坐到电脑旁边开始思考执行,结果往往都能放学前交了,但是如果不截止时间的话,大家会因为不想做而一拖再拖。
有了截止时间,就有了紧迫感,有了紧迫感的压力,做起事来动力才会更足。
懂得百点不如做到一点,相比知道,知道后的做到更重要,所以读完一本书后行动计划就显得很重要。
行动计划:
做事之前明确目标
多件事情分清主次
多种策略拒绝拖延
写在最后:
学习就是给你的人生加速度,阅读就是加速器,书读多了,理解能力就增强了。知识背景增加了,人真的会变聪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