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似乎沒什麼未來?」凱捷這麼說的時候,我心底無奈了起來。
九零後世代的凱捷,是典型的「厭世代」族群,面對低薪、經濟牛步與工作瓶頸而無法自我救贖。低水位的薪資沒有隨環境與生活水平而同步調整;經濟牛步驅使他們對投資、市場交易等抱持懷疑;找不到工作或是晉升、大展身手的時間太漫長。
被形容成一個族群的厭世代,其實也代表現在人的寫照,能想像十年後才滿三十歲的人(現在20歲的人)嗎?如果沒有世襲的社經地位與財富,也沒有很好的交際靠關係,加上人我之間的疏離與就業市場的降低,將會有多少年輕人再次困入同樣的境況。這些影響並非單一年齡區段的族群,甚至延伸到中年失業、被迫退休、因為勞資雙方問題而被迫離職的人等等,人生有好有壞,有些人找到管道改變新生活,有些人成為SLASH,而有些人則閉鎖成為繭居,而很少部分的人則成為社會中的不安定份子。
當凱捷跟我聊著他就任上班族的日子時,常會讓我想起日本電影《不幹了!我開除了黑心公司》。身為串接在上一世代與厭世代的近四十歲人,原本想寬宥地給予鼓舞與激勵,然後要他等一會兒子彈。但洞見整體環境與趨勢的下滑斜率,彷彿是進入了一個漫長的隧道,跑了很遠也很久,卻還是看不見隧道口的曙光。
前兩年因為工作壓力而自殺的新聞非常多,甚至可以用驚悚來形容,不管是來自於中國、台灣或是日韓等等。有一回看到代表資方的公司管理階層的發話,他表示職場自殺與公司體制沒有直接的關係,難道『辭職比自殺更困難』嗎?但確實不能只用這樣的角度去觀看職場自殺事件。對於年輕人而言,他們看到的不只是工作壓力與長時間工作、職場霸凌等等,或許包含薪資、生活品質低下以及樂觀的心態被磨滅,更甚至的是『職場深淵的惡性輪迴』。當所託付、交付的心思都付諸於工作上頭,自身的靈魂與思維就會被緊緊地扣住。
很多人對厭世代的格局變化提出了許多的建言,包含對政府當局或是公司或是個人。這些建言與希望,往往都被厭世代砲轟,因為這樣的政策與條件修正往往不是一蹴可幾。而環環相扣的政策─公司─人資也不是單一修正就能成。
1.年輕人多學一些,不要害怕投資自己 (沒錢哪來投資自己)
2.學習創業,分散工作重心成為斜槓 (你老闆知道你沒在幫他賺錢嗎?)
3.公司應提高基本薪資,建立獎金制度 (法不動,公司不動)
4.公司應當建立合理的工作制度與薪資標準 (制度都是人訂的)
5.合理的工作、加班時間並給予員工身心修復的機會 (譬如每個月員工旅遊之類的)
6.政府應該趕緊做出適當的處理,控制低薪階層以及年輕族群就業問題 (...)
7.政府應當針對在地產業及公司給予良好的稅改制度,留住產業增加工作機會 (...)
似乎給了再多的建議,還不如請凱捷吃一餐,並要他保持樂觀都來得有用。《一代宗師》電影中,葉問不為日本人工作:「一人請吃一餐飯,也夠撐一年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