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故事地点在济南,文中提到了大明湖和芙蓉街。
“大明湖畔的XXX”这条烂梗让大明湖广为人知了。
每个城市都有一条向游客展示伪民俗的老街,在济南,那就是芙蓉街了。
蒲松龄时代是济南第一繁华所在。
好了,说回正文。
聊斋写了许多篇僧人的故事,第一卷有《长清僧》,第三卷是僧人集中的地方,《丐僧》、《西僧》和《番僧》,此后还有《药僧》、《死僧》。
最为恐怖且有趣的是《死僧》,推荐阅读。
《丐僧》则是所有僧人中行为最为怪异的一个。
不,怪异都不足以描述,简直就是有病,作死。
能和他媲美的,大概只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两个总督叶名琛了,面对英军,“不战不和不守,不走不降不死”。
丐僧也是如此这般,明明是在化缘,但是,不要酒,不要饭,不要钱,不要米,啥都不要不要的,求着他要都不行。
催他催得急了,人家玩了一手漂亮的切腹,死给你看。
蒲松龄想说个啥?
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泰国籍曹淑媛女士对丐僧的行为有结论,蒲松龄的文言文我看得懂,但曹女士的评论我完全看不明白。
所以,将关于丐僧一段全文照录,如曹女士看到并有异议请留言,秒删。
以下节录自《〈聊斋志异〉里的佛禅层次》曹淑媛
“《无相颂》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不拒斥在世间证菩提,是禅宗禅理的一个高明之处。蒲柳泉在《聊斋志异》卷三《丐僧》一文中便对那位‘要如此化’的老僧倾注了无言的敬意。该文叙述济南某僧,每日于芙蓉、明湖诸馆诵经抄募,但不接受钱粮。有人问,‘师既不茹荤酒,当募山村僻巷中,何日日往来于膻闹之场?’僧合眸讽诵若不闻。屡问之,僧厉声曰:‘要如此化!’后僧死,蒿葬之席‘封如故,犹空茧然。’可以看出,丐僧显然在以一种‘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的修持态度与方式来实现自身的灭度。而作者在写到‘犹空茧然’一句时嘎然而止,则肃然起敬之意溢出。”
说实话,我对丐僧没办法肃然起敬,但对曹女士的解读,不明觉厉,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