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和理解
——《卡片笔记写作法》第3章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
1、文章摘要
“我建议你在阅读时手里拿支笔,在小本子上记下你觉得常见的或可能有用的简短提示,因为这将是把这种痕迹印在你的记忆中的最好方法。"" ——本杰明·富兰克林
如果你理解了你所读到的东西,并把它融入自己的思维系统,而做成笔记添加到卡片盒中,你就已经把别人的发现和思想转化为属于自己的新想法了。这包含了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一方面,你脑海中的理论、想法和思维模型使卡片盒中的笔记形成新的论点;另一方面,你读的内容又会促成你脑中的理论、想法和思维的发展。这些新的论点又会与卡片盒中已有的想法产生惊人的联系,进而改变和挑战你已有的想法。
笔记的多与少和理解的快与慢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些笔记能够为下一步写永久笔记提供尽可能大的帮助。最有帮助的是反思所读文本的框架、理论背景、方法论或视角,这意味着要像反思文本的字面内容一样反思文本的深层含义。
只给句子划线,在空白处写评论,这几乎等于没有做笔记;而更多的时候,读书的同时并没有做笔记,对于写作而言,这几乎相当于没有读过这本书。
手写笔记的优势:因为手写的速度比较慢,学生不能记下所有的讲座内容,所以相比于细节他们更关注重点,而想要记下重点,就需要先理解它。因此,选择手写笔记的学生们必须思考听到或读到的内容,否则就无法掌握论点的深层原理、观点和逻辑,这也有助于将其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做笔记的根本目的是理解它,并为下一步做准备,也就是将想法转移到卡片盒中,融入自己的思想中。
2、获得的感知
我们在读书学习的时候,要手中有笔,要手写文献笔记,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提炼总结,深入独立地思考,从而学习掌握作者的观点和底层逻辑,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把它转化成永久笔记。最终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型或思考体系。
3、自己的思考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如果只是手中拿着笔,在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划线或标注,并不能真正地在大脑中形成痕迹。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但这个笔墨并不是简单划线了事,需要我们去做文献笔记,只有自己的卡片盒中文献笔记素材多了,才能建立联系,去制作出永久笔记,永久笔记才是我们形成自己观点的基础。我们手写或者电脑记录,只是手和眼睛在用,大脑没有思考,更不会去理解掌握。我们只有通过笔记去记录、提炼内容,找到重点,自己理解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大脑皮质层建立了脑回路,相互之间建立了连接,这样就不容易遗忘,更容易记忆和理解。
4、自己的行动
自己过往的缺点就是只会在阅读的文章中划线,很少去记录,更不用说去做文献笔记了,所以自己的永久笔记卡片盒中空空如也。要想有自己的思考体系,提高自己的认知深度,就要从文献笔记开始,逐步积累素材,进而去形成永久笔记。独立思考,缜密思维,形成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