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个朋友口中的孩子,是这样的:
已经三年级了,还是很不“懂事”,不自觉,做作业永远拖拖拉拉,书本也常常忘带,学习成绩基本是全班最差。
但朋友觉得自己作为家长已经尽了最大的力了,看:
因为成绩不好,花钱给他报了补习班;
供他吃喝拉撒,小孩要买什么都是买买买,再贵都没有二话;孩子喜欢电脑,甚至专门都为他配了一台,随他玩儿。
但是,比起那些“别人家的孩子”,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怎么好哦?!
她愁死了。
2.
昨天去做客,见到了这个孩子,个子小小的,看上去很乖巧,我到的时候还在做作业,对着一道数学的应用题抓耳挠腮,看我们进来,赶紧问他妈妈:“这个‘往返’是什么意思?”
因为这一个词不懂,所以他怎么都没有办法理解题意。
给他解释完了这个词,过了几秒,又问其他的字是什么意思,他的数学文字题,是在我们到了之后帮忙每句话揉碎了解释得明白了,他就做出来了。
数学做完做英语,他嘴巴一动一动,大概是在背单词。
结果也有问题,单词是都会背了,但是单词串成一句话之后,他没理解那句话。于是又是一番解释。
过了小半天,作业总算完成了。他便拿出一本书来看,我走过去,发现是一本漫画版的《斗罗大陆》。踱步至他的小书柜,《盗墓笔记》、《鬼吹灯》等书非常晃眼。旁边确实摆有一台电脑。
多嘴问了一句,这些书是谁买给你看的呀?
小孩一边翻漫画,一边回答:“我妈啊。”
过了几分钟,他不看书了,跑到电脑前,开机点开游戏界面,手法娴熟。
“每天都看书看多久呢?”
“……半个小时吧。”他盯着屏幕。
“一天可以玩多久电脑啊?”
“只要作业做好了,就可以玩了。”他答我,一边在电脑上的页面小游戏里玩得津津有味。
他妈刚好走进来,搭腔:“就是,只要作业做好就由他自己玩的,已经对他这么好了,还那么不懂事。”
我叹一口气,问题可能正是出在对他的这种“好”上啊。
3.
从刚刚做作业来逆推,孩子的问题主要是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不足,这是语文素养的问题。并且,已经因此而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了。
其次,是家里不重视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孩子作业一做完,完全没有收拾整理,马上就跑去玩电脑了。当妈的就开始帮他收拾,这完全无助于孩子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这样最容易惯出没有责任心的孩子。
第三,孩子的课外阅读完全可以说是有问题的。
家长可能并不明白,孩子的课外阅读不但应该要保证一定的时间,还需要对阅读的书做一番选择,不是所有大人喜欢看的书,孩子就适合看,特别是书中常常出现一些问候别人家祖宗八代的词句的书,即便孩子有兴趣看,看得越多反而在降低孩子的阅读品味,在破坏孩子的文气。
这样的快餐书,就像是路边的“辣条”。
所以,孩子的阅读书目,最好是经过筛选的。
我和孩子妈提议,给孩子增加阅读时间,减少长时间玩电脑游戏的时间。
朋友解释:本来也是有天天课外阅读的,但是升到三年级,课业变重了些,加上看课外书太花时间,又没什么用,所以减少了……
4.
看课外书只是手段,为的是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石,如果继续每道题都需要别人给他“翻译”一遍,孩子的学习能不受影响吗?
而且,现在孩子并不是在钻研电脑,只是在玩页面小游戏,就好像是成年人下班了打麻将似的,纯粹就是消磨时间。
孩子正是学习的时候,一样是消磨时间,不如帮助孩子建立阅读的习惯,把时间都“浪费”在阅读上。
当然,孩子的阅读习惯是需要培养的。
你叫他看他就看,那是木头,聪明的孩子都各有各的个性。作为家长,帮助孩子爱上阅读,直接下命令可能能见效一时,更多的是需要一些方法。
比如说,带孩子去选书。孩子的阅读是一个阶梯式的、逐步过渡的过程。给孩子选书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而不是家长 的兴趣爱好。
比如说,先少打几次麻将,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营造阅读的环境。
比如说,请孩子大声朗读给你听。或者你每天给孩子讲一个故事,逐渐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而最重要的是,阅读要变成一个习惯,就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有可能会偷懒,作为家长,可要多多的帮助他去“坚持”,而不是由着孩子性子来。
正如北大中文系的陈平原教授所呼吁大家重视语文:“大学生一定要学会表达。有时候,一辈子的道路,就因这十分钟二十分钟的发言或面试决定,因此,不能轻视。”而小学生正是学习表达的开始阶段。
语文的学习,需要长期的“浪费时间”。学好语文,将变成孩子一生学习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