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数学是什么?
在我的印象中,数学就是算题做题,解决问题,比如买菜,看算的对不对,生活支出,……
在今天的教育格局下,我们要用数学眼光看待问题,要用数学语言表达,要学会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简称“三会”。
书中写到:落实课标,要把积极的健康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第一位。
书中提到坚持努力做好以下五件事:
一是尽可能让设置的数学情境、数学活动与孩子的生命发生直接连接,设法让学习融入孩子更多的欲望和本能,让数学学习成为孩子自己身心发展的迫切需要。把数学学习从“老师安排的事儿”转变成“我的事儿”,甚至是“本能的事儿”。
例如人民币教学,就设置成小超市,买零食等场景,让学生置身场景中,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
二是尽可能把数学建设成跨领域的项目课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亲眼见证数学的价值、数学的威力、数学的神奇、数学的美丽……
比如加减法可以和语文识字相联系,一加一笔成什么字,十加一笔成什么字,人加一笔成什么字,自去掉一笔成什么字,跨学科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想联系。
三是补上了数学课程和教学的浪漫阶段。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理解知识的由来。
四是努力为孩子们量身定制更丰富、更适合的数学学习方式。
数学的学习一定要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一定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知识的生成。
五是家校和学科联动,给孩子营造真正的尊重、自由、自主的人文学习环境。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场景,不能孤立某一个知识点。不能孤立的只教一个学科,建立学科的联动性。
思考:
1.现在的孩子生活知识缺乏,缺乏场景,缺乏观察,缺乏深度思考,在教学人民币的时候,可以建立小超市的场景,让学生自主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让她计算,或者小朋友分角色扮演,一个演收银员,一个演消费者,其他小朋友判断她算得对不对,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2.学科的联动性,教科版科学有一单元是围绕测量展开的,那为二年级上册数学测量做了准备,学生有学习经验,这里就可以请同学来测量手臂的长度,引出我们的测量单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3.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由于新课标的实行,进行无纸化考试,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养成的习惯就是审题,圈化重点字词,理解题意,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如何做的,如何想的,要用数学语言表达,要用数学思维思考;会整理自己的书本,书本摆放整齐,书本是否在上课下课前准备好。会及时改正错题,改正错题不在原文上改。
三四年级的孩子,两极分化明显,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圈化重点字词,会分析题意,能用圈一圈,画一画,等方法明白所学的内容。计算出错的,需要掌握算理,加减法就是相同计数单位的相加减,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减法的简便运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解决问题是孩子老大难的问题,需要分析题意,能用图示表达,分析其关系,需要运用哪种运算来解决。
五六年级的孩子,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有提高,可以把课堂让给这些小朋友们,试一试,放手让学生去说,去讲,而老师只需要总结。一定养成检查的好习惯,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检查。
4.用好数学绘本,孩子阅读能力有待于提高,在学习到里面的数学知识时,同时也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真可谓一举两得。
5.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成长为一个终生学习者,研究教材,研究学情,毕竟学生是在不断变化的人,需要时时新,日日新,才能顺应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