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的第一天,是阳历4月3号,阴历三月初三。
千年前的癸丑暮春,山阴兰亭,也是三月三,王羲之、谢安一伙人兰亭“修禊”,赋诗饮酒。流觞曲水的上巳节,虽然久无人记得,《兰亭集序》却长久流传下来。
而今年壬寅上巳,亦天朗气清,宜出游,却是桐乡拉响疫情警报的第二天,是忙碌的清明假期第一日。
三月初四,未到清明的正日子,外面已稀稀落落响起了鞭炮声。在一群大鹅的嚷叫声中醒来,父母早已出门上坟去了,并不带着家里其他人,想必其他人各自有身份上的不合适,或者他们并不觉得是什么大事,家里主人向先祖尽了心意也便罢了,无需出动全家人。我心里自是希望一起去的,不过未去成也无妨。清明祭祖的意义,原本不在于一个形式,而在长存「慎终追远」的心思。敬畏死亡,追念先人,以古为鉴。今者以心念之,也是一样的意思。
我们这个村的坟墓,从前七零八落,各有各的祖坟之地,前先年都归并到了一处,村东尽头的白马塘,东临白马河,树木苍翠繁茂,相互掩映,是个清净所在。同村先祖在一道,恐怕也能畅叙闲情。我与父亲在春秋天气晴好的时候,偶尔从那里走上一圈,他向我介绍这些坟墓的主人,我听他回忆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去。如果他不说,我恐怕一辈子都不会知道;如果他不说,恐怕这世上再也无人知晓。一个人的彻底逝去,也即在这世上无人再记得罢?
关于坟墓,我也有一段自己的记忆。于当时的我,那是恐怖的。我的祖母是从邻村嫁过来的。虽说是邻村,却说近不近,也隔着十几分钟的脚程。那时的老人家大都不会使用交通工具,路都靠走。那时候,她母亲,我的外婆太太也还在,她便常常领着我,经过一片长长的墓地,走回娘家。年幼的我,对于怪力乱神这类事情是将信将疑的,所以每每怕得很。眼睛一闭,拉紧祖母的手,就被她拖过去了。有时即使睁着眼睛,也目不斜视,只紧盯着祖母微驼的背,脚下全顾不上,若踢到了什么树枝泥块,自己能把自己吓死。当然,人的眼睛是有视域的,不存在真正的目不斜视。所以两边的坟墓,坟墓上鲜艳的,或是泛白的塑料花和彩带,以及墓碑上那些我当时还不认识的字,虽然假装没看见,假装忘记了,其实都记得清清楚楚。最怕的还是天黑之后,要从那里走回来。祖母大概知道我害怕,或许是她自己害怕,所以但凡天一黑,宁可与我走长路回来,也不从那里过。也许有过,只是被我遗忘了。
如今长大了,我自是不再害怕坟墓。反而在那些认识不认识的坟前,常常忍不住驻足,漫想这一小方屋子里住着的,是个什么样的人,又曾经过怎样的一生。看看坟上的装饰,墓前的祭品,碑上的姓名和落款,都有说不尽的故事,墓前的常青树,则为这些故事,蒙上了一层朦胧神秘的纱。
清明节的大事,白天扫墓,踏青,晚上摆酒祭祀,其实在清明前一天,便都做完了。这天的晚饭,浙北官话叫作「清明夜饭」,是重要等同于夏至冬至和中秋团圆饭的。在江浙一带有俗语「清明大如年」。清明之地位在清明夜饭的菜色中也可见一斑:红烧羊肉、炖猪蹄、清炖土鸡,都是除夕的大菜。这一天的两件大事之一,便是从中午开始准备晚饭。饭桌上最不可少的,是一道「炒螺蛳」。清明吃螺蛳,以针挑之,谓之「挑青」。当然归根追底,恐怕是此时的水产之中,螺蛳最鲜美无过,而在江南一带又最多见易得。水渠或河边,一摸一大把,当然这是从前了,如今寻摸半日,所得不过一把,权摸一把趣味而已。若要上街买,价格也是公道的。吃螺蛳的习俗,其实还有个后话,吃完肉将螺蛳壳往屋上一扔,空壳滚动,响声吓跑屋上的老鼠,后便好开始养蚕了。说起来,这一带在清明原还有个盛大的活动——轧蚕花。桐乡是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从来农村是家家养蚕,户户织丝。也是这几年,年轻一代进城,村里零落几个老弱病残,早先还能坚持养两年,不多久也要绝迹了。我自小并没有见过轧蚕花这项活动,只大约听说是种庙会活动,拜蚕娘,祈丰收。
虽然没参加过蚕花庙会,但我是见过蚕花娘娘的,在寒山的庙会上,一个浓妆艳抹的中年女子,装扮成神仙的样子,彩裙飘带,坐在四人抬的轿椅上,在寒山脚下游行。我后知后觉的发现,那一次的寒山踏青之行,大概也正是「轧蚕花」吧。
清明踏青,一是扫墓路上,踏青草而行;二是真正出门春游远足。我们这里有个说法「清明游寒山」。桐乡虽然位于东南丘陵(也有说长江中下游平原),却是附近县市中,唯一全市内没有一座山的,唯一一座寒山,因地处嘉湖交界,也划归给了湖州,桐乡便彻底有水无山了。我幼时,寒山大概还属桐乡。有一年清明,父亲骑着摩托车带我们去游寒山。说是山,其实是海拔二三百米的小土坡,走两步便到顶了。沿途的风光已经全无印象,倒是山顶上似乎有一座小道观或者庙宇,烟雾缭绕,香火鼎盛。清明祭祀者尤多。下得山来,游人如织,在人群中,盛装打扮、身居「高」处的蚕花花娘娘分外惹眼。还有更惹眼的,是一个被重重围住的舞台。不见其人,只闻其声。我们被音响里激昂热烈的语调吸引,挤进了人群,原来是抽奖活动。抽到了奖,便有极不错的奖品,「只需花一二百块钱,高端奖品拿回家」。那时候天真,他说了我们便信了,也乐意做个幸运儿。于是顺理成章抽到了一等奖,交了二百块钱,拿到了一台相机个一套首饰。首饰无非是生锈早晚的问题,至于这个相机,印象中是用过一两次,有没有出照片,却是不记得了。如今这样的营销活动遍地都是,合法的、非法的,对许多人仍有吸引力,往往被骗,还执迷不悟。自有消费起,消费陷阱也便随之出现。只这天上掉馅饼一事,世上哪有呢?
我对于清明游寒山的印象,只那一次,大约也只去了那一次。对游山之热爱,却自是而始,未曾中断。
“寒食东风御柳斜。”其实清明前一天的官方说法,是寒食节。北方民俗,清明有三日:清明正日,清明前一天叫大寒食,大寒食前一天叫小寒食,也叫一百五,从冬至起至这一日,正好一百零五日,所以也叫百五节。
寒食,还叫禁烟节,冷节,传说是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忠臣介子推,「割股啖君」以成就晋文公,而后功成身退,携母隐居,文公放火烧山,推坚决不出,后被烧死山中。因此才有了寒食不生火,吃冷食的习俗。
寒食一节,习俗有趣,精神可追。吾辈自当追念其人其德,以致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