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教会他们理解文本,更是让儿童获得文学审美和愉悦,让他们从阅读出发走向思考、表达和分享。
阅读其实是需要引导的。如果我们的小读者,能够有一位值得信任的大人为他们提供各种协助,分享他的阅读经验,那么他将轻易排除各种横亘眼前的阅读障碍。
1、阅读循环
阅读的第一步是选书,我们身边要有一批藏书,而这些藏书必须包括我们感兴趣的种类,并且让这些书可以随时拿到手。
其二,给孩子时间阅读,并帮助他们一点一点加长阅读时间,从中品味文学带来的乐趣,是大人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三步是回应。第一种回应是在读完一本喜欢的书之后,期待能再经历相同的阅读乐趣。这种感觉会驱使我们想重读这本书,或者想去看同一作者的其他的作品,或者是相同主题的更多的作品,这样我们就有动力再去选读其他的书,经历另一个的阅读循环。第二种回应是在读完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之后,迫不及待地想和人谈论自己的阅读心得,期待其他人能够和自己经历相同的喜悦。我们希望探究出内心深处的感想,并试着整理出这本书所带给我们的意义。
谈论书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非正式的,属于朋友之间漫无目的的闲谈;另一种则是在研讨会中的正式讨论,是较具思考性的形式。不管哪种,都会驱使我们去经历另一个阅读循环:我们会想去看一看朋友们感兴趣的书,会想去阅读更多我们觉得有趣的书。两种形式的谈论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能够将阅读循环扩展为螺旋状,让阅读不断地持续下去。
我们可以从种种迹象中检视我们的努力是否有成效:孩子是否常常去找书看,是否每天阅读,或者总喜欢谈论他们喜欢的书。
如何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成熟的读者呢?大多数孩子不喜欢总是被问到:“说说最近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收获?”孩子们只是对阅读有兴趣,是排遣时间的好活动。尽管孩子如此以为,但是我们并不希望阅读沦为一项催眠或者是消磨时间的活动,我们所期望的是,阅读能使孩子们学会思考。
我们如何将观念由阅读不过是一种打发时间的好活动,提升到能思考文学背后深意的层面呢?其中的关键,在于和孩子讨论书籍的是什么样的人。有些讨论能引导孩子做更深入而细致的思考,让孩子有机会审视这本书到底带给他什么,更进一步使他明白自己的阅读兴趣所在。局限而平面的阅读视野,将使我们仅止于阅读一些自己熟悉的图书门类。我们所期待的是打破这种局面。倘若能有个大人引导孩子领会这么一个阅读境界,那么他们绝对不会只将阅读视为一种派遣时间的活动,或只是被动得经历一个又一个了无新意的阅读循环。
有协助能力的大人位于阅读循环的中心点,说明一个从不阅读,或者缺乏阅读经验的大人,是难以为孩子提供帮助的。阅读循环中的双向箭头,提醒了其实大人也可以从小读者身上学到些什么。尽管如此,孩子们终究还是仰赖大人一路走来的丰富的阅读经验,去学习其中的诸多技巧,品味其中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