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过载
农业革命促进了文明的发展。文明的发展的产物就是人类的知识体量变大了。智人想象构筑的世界越发复杂,维持秩序所需的关键信息无法单纯通过DNA传给后代,让后代仅靠脑力一口气吸收所有前人留下的秩序信息也越发困难。
人脑的弱势凸显:
1、大脑容量有限,记忆力有限度;
2、人难逃一死,大脑有寿命;
3、人类的大脑经过演化,只习惯储存和处理特定类型的信息,对农业革命后出现的至关重要的新信息(比如数字)反应并不灵敏。
于是,时代的新产物应运而生——书写文字。
一开始,早期的智人(苏美尔人)发明文字是为了辅助口语表达,常用符号或意向来表达数字。后来,美索不达米亚人开始在数字的基础上加入和语言相关的文字内容,其他国家也陆陆续续出现表意文字,人类的“故事”开始由口述转为记录。
相应的,文字相关“职业”的出现也就水到渠成,相应的也出现了大批思维刻板的“文字工作者”。文字逐渐改变了人类思维和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曾经的自由连接或整体思考转变为了分割思考和官僚制度。
冷知识
苏美尔人的数字系统分别以6和10作为基数。即使到现在,人类生活还是处处可见以6为基数,像是一个圆有360度,一天有24小时。
还不到9世纪的时候,发明了另一种部分表意的文字,让储存和处理数字数据的效率一日千里,成为重要的里程碑。这种文字是由10个符号组成,代表从0到9的数字。很容易让人搞错的一点在于,虽然这些符号现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但其实是印度人发明的。
Thought
虽然这整套系统仍然只是种部分表意的文字符号,但这已经成为全世界的一大重要语言。几乎所有的国家、企业、组织和机构,不管讲的是阿拉伯语、印度语、英语还是挪威语,都必须使用数学符号来记录及处理数据。只要能将信息转成数学符号,储存、传播和处理的速度和效率就能快到令人叹服。
因此,如果哪个人想打动政府、组织和企业,就必须学会“用数字说话”。而专家也费尽心力,甚至像是“贫穷”、“幸福”和“诚实”这些概念,都能翻译成一个又一个的数字,成了“贫穷线”、“主观幸福感程度”、“信用等级”。而像是物理和工程方面,几乎整个知识领域都快要和人类的口语语言脱节,而由数学符号独挑大梁。
数据的力量不顾估量。最近读到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中的一章说Statistics的误导性,让我会数据有了更深的理解。无论是否承认,生活中的原理大多都是由数据支撑起来的,很多人类每天毫无意识的行为都在潜移默化中受数据影响。比如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科技(电脑完全基于简单的二进制计算)、生活经验(从过去传到现在的高概率高效率的行为)、人生选择(选学校看“升学率”“就业率”,选工作看“工资”和“成长空间”)等等。说人类文明建于数字之上,虽耸人听闻,但并不是毫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