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日没夜地玩游戏,迟早要废掉;
喜欢游戏的人,不会有多大出息;
一旦沉迷游戏,就会变坏没前途。
但玩游戏,真的是让一个人没出息的罪魁祸首吗?
并不认为。在我看来,游戏并不是本质。
就算没有玩王者吃鸡,也会因为想要打发时间,而迷上某音某手某小说。
过度放纵自己的欲望,沉迷于消遣和垃圾娱乐所带来的廉价快乐中,才是摧毁一个人的真正原因。
不知道你们会不会有同样的感受:
习惯了每天刷两小时抖音后,很难放下手机去读书去散步,更乐意去微博吃吃瓜;
习惯了每天玩两小时游戏,即使不玩了,想的也不是学习,而是有什么更好的游戏替代。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沉迷于,这些快感和娱乐当中呢?
起初我和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是觉得自己不够自律,自控力太差。
但后来我发现不是,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些娱乐网络,所给我们制造的「智能陷阱」。
他们利用那些猎奇的信息,无限的快感让我们一次次地沉迷、沦陷。
不断地设置钩子,更新功能,让我们产生固化的兴奋型需求,从而越来越上瘾。
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危害。
更严重的是,我们一旦停止或放下手机,就会出现更严重的空虚,产生更大的欲望。
因此陷入,享受快感—空虚—寻找更刺激的快感的恶性循环,让自己在各种app中来回切换。
最后越来越离不开手机,越来越沉迷于享乐。
除了制造快感,满足我们的欲望之外,制造商们还会想尽办法,让我们沉迷更久更久。
而我们往往注意不到这个巨大的陷阱,只能困在其中,无法逃离。
如果你有心发现,你能看到不管是游戏还是娱乐性app,它们都有着同许多相同的特点。
那就是好上手,门槛低,反馈及时,易上瘾。
游戏,小孩也能玩;
抖音,老人动动手指也能刷;
小说,每个年龄阶层都能看。
这几个操作特点,让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不去竞技馆,也能感受到游戏的乐趣;
往上往下双击,几个简单的动作,不停给予及时反馈。
它能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感受到情绪的起伏,以及成就感和存在感。
虽然不得不承认,这些娱乐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它所带来的坏习惯,远远大于娱乐的满足。
首先就是欲望膨胀,快乐阈值提高。
你很难再静下心来,去安静看完一本书。
手机让你的欲望成指数型膨胀,而你想要更加快乐,就需要更高强度的刺激才能满足。
在这种环境下待久了,你会越来越依附于那些廉价的快乐。
即使是有大把空闲的时间,也只想用放松缓解压力等借口,来麻痹和哄骗自己逃避现实。
不想面对困难,也不想接触时间长高回报的事物,例如看书健身跑步等。
遇到很多事,想的不是面对解决,而是习惯于先刷个视频解解压。
久而久之,便越来越不想去尝试一些高难度的事情,只想呆在舒适圈里安逸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