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贝玦
你是否常常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些在你看来不值一提的小问题,别人却会斤斤计较记挂在心;而在你看来应是十分重要的事儿,别人却会认为不足挂齿。
实际上,我们都是生活在自我从小到大建构的认知体系中来评判和识别他人的行为和动机,没有学会了解他人维度上的思考方式,才会让我们的人际关系会出现诸多的矛盾。同样在思考问题的深度上,很多人也是因为对问题的认知力和思考力不足,往往才会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拿网络上以各种虚拟币的方式存在,声称可以赚钱的网络传销来举例子,如果你能稍微有点经济学的常识,知道凭借虚拟币进行交易,有人赚钱,就需要有人掏钱,进而疑问钱从哪里来?就很容易分析其中的利益链所在——无非是骗子们设计出这个平台,以“低投资高收益”的分享经济为噱头,四处邀人投入资金、进行虚拟币交易,从中坐收渔翁之利;顺势好的,在传销组织被“剿灭”之前,可能真能从中捞到一笔,而大多数人不过是被利诱成为被割的“韭菜”而已。
从被传销洗脑这个问题来看,兴许真有人能看到“本质”但还是想抱着一点侥幸的心理“万一赚钱了呢”而被骗,但大多数人只不过仅有了“成人”的年龄,却没有作为成人应该有的思考力——“深度看问题”的能力。《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这本书并没有给你讲怎样避免被传销,但却编辑了人们司空见惯,觉得理所应当,或者想当然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它并没有严格告诉你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却能提供与你一个个深度看问题的角度,真正的成长,是能够更深刻地认知到每一个不言而喻问题的背后……
关于学习和成长,你有过这些疑虑吗?
回想当年同样坐在高中教室里苦战的自己,为什么成绩却永远赶不上学霸们,是否会学习的天赋早已经在基因里就输给了“别人家的孩子”?你早出晚归辛苦地工作,为什么还是没有那些一天到晚睡觉娱乐的人有钱,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别人家里有个好老公吗?为什么买了那些声称“碎片化学习提升自我”的课程在上班的间隙争分夺秒地学习,到头来却感觉脑袋里什么也没有? 打开今日头条看到“二本学生的出路在哪里?”,感到自己“钱途渺茫”,你是否一次又一次陷入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呢?
当然这些问题,书里也都没有确切给你该如何做的答复,但我想这些文章在围绕该问题进行切入并深度引导你思考的同时,会让你一遍遍练习“深度看问题”的路径,可以让你在遇到别人“贩卖焦虑”时保有自己独立看问题的思考能力,从容不迫地走自己应该走的路,不被不必要的庞杂信息干扰和影响。
关于亲密关系,你有多少次对爱情失望呢?
人们只知道“剩男剩女”,却很少了解到藏在背后社会学上的择偶梯度理论,如果根据社会地位将男女分为ABCD四个等级,“剩女”往往出现在A类里,而“剩男”却更多地出现在D类里,男性择偶较容易选择年龄和社会地位低于自己的女性,而女性较容易选择社会地位,年龄,收入等高于自己的男性,所以最后的配对结束后,就出现了极易单身的A类女性和D类男性成为了“剩女”“剩男”。所以也才有了民间常有的“男生们,你们要加油,不然连老婆也娶不到”,“女生们,不要太要强,不然容易嫁不出去”的说法。
“出轨”常被认为是男性的专利,其实女性的出轨率也很高哦!而相对应的,是否是因为社会当前的“一夫一妻制”存在什么问题呢?对于为什么男性容易原谅自己的伴侣精神出轨,却不容易原谅身体出轨;而女性却恰好相反。你又深刻考虑过背后的原因吗?以及为什么每次关于女性受到侵害的新闻播出以后,身边总是会有不少人在说“还好我长得丑”或者有认为是受侵害的女性不自重这样的想法?
这些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是常在我们生活中出现,却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而透过现象看到问题背后的本质,能够辅助我们完善正确的三观,少一些对这个世界偏激的看法,理智对待生活。
对于情商,社交恐惧症大都发生在性格内向的人身上吗?
不难回答的是,其实很多人是不喜欢和不热衷社交的。一类是有社交恐惧症的人,由于过度关注别人对自己看法而没有精力集中在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上;还有一类是那些看透了社交本质的人。
看了这本书之后,你兴许还能为自己出于各种原因而不小心说的慌找一些心理上的开脱,要知道说谎还是智商高的人才能做得好的事儿呀!
再仔细想一下为什么在热恋的时候,对伴侣说一千遍“我爱你”都嫌不够,但却羞于让这三个字对血浓于水的父母说出口……
称《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为冷知识大集不为过,但这其中探讨的都是一些你我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疑问过的问题。“壹读”作为年轻人的风向标,以有用、有趣而充满知识性的内容著称,而这本由“壹读”结集出品的书可以说是年轻人那些令人“蛋疼”问题的思考集,也可以说是一部关注年轻人那些“想明白”却“想不通”“想不透”的思考录。当然如果你是中年人或老年人,也不妨可以通过这本书来了解一下,当下的年轻人到底在为什么问题而“蛋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