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原文解读: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太过了!”孔子说:“有悲痛太过了吗?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呢?”
个人感悟:
弟子颜回死了,孔子忍不住伤心地放声大哭。其他徒弟看到老师哭得伤心,觉得于礼不合,便提醒孔子不要过于悲痛。
孔子回答说:“我哭得太悲痛了吗?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呢?”
其实,不矫饰不造作,敢于流露真情的行为和儒家理念并不矛盾。
俗话说“言为心声”,人终究是感情动物,内心情感终究要表达出来,不然的话就会郁结在心。
不开心的时候,我会发现放声大哭一场比自已一个人憋着难受要好过很多。
那么,高兴时表达快乐情绪,也可以让自己身心更加愉悦,并感染到他人。
过分压抑感情只会使个体身心受损。欢乐时不表达是一种遗憾,痛苦时不表达则会因压力而有损身心。
一个人若过分压抑感情,也容易给人虚伪的印象,很难得到知心朋友。
久而久之,还会因不良情绪无法发泄而充满破坏欲。如果理智无法制约这种破坏欲,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