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主持人大赛”拉开序幕,新一届的口号是“奋斗有我,新声绽放”,第一期播出之后,感觉主持界的新人层出不穷,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说2019年的主持人大赛第一期给我的感觉是大咖云集,那2023的主持人大赛则是新秀百出,从目前播出的这一期来看,这一届的选手普遍偏年轻。
第一位选手沈鹏鸣,来自广西广播电视台,34岁的他带来的是“奇妙的味道”的备稿演讲,主要讲了广西的螺蛳粉以及螺蛳粉背后的文化。第一次听他演讲,并不喜欢他的风格,感觉有些不严谨,但后来看到他的短片采访,觉得这个人还是很有才华的,他用东盟十国的语言做了简单的介绍。他在台上的语言表述正如康辉所言,很有灵动性,这一点是我学习的地方。
四号选手许斌,是一名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只有22岁的年龄,却展现出来超乎他年龄的成熟表达。他带来的是“身边的文化”的主题演讲,以小见大,从杭州地铁站的环形图案说起,讲到了良渚文化,以小见大,他的语言表述沉稳,台风大气,是我心目中主持人应该有的样子,这一点是我学习的地方。
五号选手伊拉娜,今年29岁的她有着8年的记者经历。刚上台的时候,不小心崴了一下脚,她从容淡定地说到:“记者不太习惯穿高跟鞋”,轻松化解了尴尬。伊拉娜的表达自然流畅,字字句句都是真情的流露,正如朱迅所言:“你的语言是带着露珠的。” 这也得益于伊拉娜记者的经历,她去多很多地方,一路上都在寻找远方的家,只有脚下乾坤大,才能笔底天地宽。
十一号选手冯琳,长相甜美,端庄大气,她的出现我并不感到意外,这不是冯琳的首秀,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作为朗诵的领读而走红,美貌与才华并存。今年24的她现今在复旦大学读研究生,她带来的是关于漫画“三毛”背后的故事。冯琳表示:大树是由苗苗长大的,她也想从一颗大树的苗苗开始,用话筒做树干,用声音做枝叶,好好长大。
十二号选手赵羚淞,今年27岁的他其实已经是第三次参加主持人大赛,分别在他本科,研究生和工作以后。羚淞带来的是“听说”的主题演讲,他从一段公交车的客家方言的语音播报讲起,延伸到了乡音,乡音的背后不仅仅是文化的映射,更有来处的温暖。方言是能够听见的历史,建筑,是能够看见的历史。华夏大地,海峡两岸,当微风拂过,响起的依然是同一句乡音。赵羚淞的演讲是我认为最好的演讲,从一个故事说起,上升到了乡音,同时提炼出了乡音背后的文化,尤其是结尾,像微风拂过,暖了人心。
选手们的演讲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以小见大,从生活中的小的故事说起,上升到宏大的层面,最后点题升华。而这需要的是深刻的洞察力、思考力以及提炼总结的能力。
原来我看这样的竞技类节目,看的是排名,看的是谁更优秀,现在,我看的是每个人的闪光之处。主持人大赛是主持界标杆类的节目,每一位选手站在舞台上都是一道光,他们的3分钟更是千锤百炼,再加上点评嘉宾的精准点评,堪称是教科书式的节目典范。
看见他人的闪光点,对标自己,如果是自己站在舞台上,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主持人真的是一个可以触发人内心梦想的职业,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你就是主角。
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我们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我们都自带光环,都在为了自己的梦想而默默努力,都在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