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年三十,中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边吃边聊。有一个菜离孟同学比较远,我拿起盘子就想端过去。孟说,妈妈,不用,我够的着。而且,我记得咱们去姥姥家的时候,菜摆上桌后,有好吃的其ta菜,姥姥也想把好吃的摆在我面前,你说,不用,让他伸长筷子够。现在你也这么做了。啊?是吗?我忽略的自己的所作所为,今天被点醒,我在用我的以为的“爱的”行动照顾着已经逐渐长大的孟,这让孟并不舒服。
前几天被我漠视的事也浮现出来。我和孟一起聊天,我问他,自己,伴侣,孩子,父母。如果排序的话,你把哪一个放在最前面。他说,自己。妈妈,你肯定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我说,你怎么知道?他说,这就是中国式父母。妈妈,我希望你把自己放在最前面而不是我。当时我并没有仔细的体验他说的话。
现在重新觉察,我平时的行为表现 ,好像一直在不由自主的用自己的行动照顾孩子,并认为自己做的很好,至于孟同学的体验,我认为是“被照顾的很好”, 是他需要的。问题是,是他需要的吗?我认为的是“事实”吗?
简单的行为不简单,在其背后都有我们想表达的言语。我需要反思,我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做了什么,是我认为是“爱的付出”,但对对方来说,却可能是“爱的负累”呢?被照顾,很好,对于身高已经远远超越我的孩子,是一种爱的表达,还是爱的束缚呢?
如果他人这么照顾我,我会怎么做?不用不用我自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