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期望就是施虐

宋秋玲爱自己第451天(11月12日)分享:

      一个人被他人期望成为一个什么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或者处于什么状态,一般来说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因为这表示你不是孤独的,有人关心你,而且还明白无误地传递了一个信息:他人很看得起你,这显然可以极大地满足你的自恋。这时你就像被信任的原始股票一样,被持有者期望着天天涨停。

      但是,被过度期望就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了。过度期望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可以使你的身心都处于应激状态。从本质上来说,给予他人过度期待,实际上是向他人传递自己的焦虑的一种方式,简单地说就是推卸责任。比如,你跟你的朋友在山里碰见一只老虎,然后你的朋友对你说,我很看好你哦,你一定打得过老虎的。说完,他就躲到一边去了。很显然,他在用对你的期望使自己置身事外,把所有的焦虑、恐惧都放在你的肩上。在这个极端的例子中,期望变成了谋杀。

      日常生活中的过度期望当然不足以构成谋杀,但足以成为施虐。父母期望孩子成オ,妻子期望丈夫赚更多的钱,老师期望学生更有成就,老板期望员工更加努力,这些无处不在的期望一旦过度,就变成了虐待,虐待的程度跟期望的大小成正比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是,很多亲密的关系,最后被强烈的期望拆解得四分五裂。

      在期望的背后,隐藏着不满意。期望不太大的时候,不满意的程度也较小,所以不容易被觉察,也就不太容易造成伤害。随着期望的增加,不满意也就增加了,当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被觉察,就可能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从深层心理学上说,一切过度的期望,在潜意识层面都可能包含相反的内容和作用。例如,一对毕业于著名大学的夫妻,很希望他们的孩子也学习成绩好,能够上他们当年上过的大学。从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就为实现这一理想做出了很多努力。遗憾的是,孩子小学的时侯成绩还可以,初中就变得不好了,高中时成绩更差,最后高考成绩本科线都没达到。通过深入分析发现,这对夫妻潜意识里有很多对堕落、失败、无能的恐惧,这些恐惧以“期望”的名义传递到孩子身上,孩子被动地接受了,就如父母潜意识之愿,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不成功的人。简而言之,所有过度的期望,最后都会使事情朝相反的方向发展。

      一个愿意自己承担责任的人,不会对他人有过度期望,也就自然不会用期望虐待他人。而一个人能够承担责任的基本前提,就是他有充分的自由;奴隶不必承担责任,因为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如果一个人被他人过度期望,他就变成了他人期望的奴隶,他活着的目标,只不过是满足他人的期望而已。很显然,过度期望在这里直接抹杀了一个人活着的价值。

      怎样才知道期望得过度了呢?很简单,问一问被期望的人的感受就知道了。遗憾的是,如此简单的事情,却有很多人没有去做。因为他们在过度期望他人的时候,并不知道,也许是不想知道,他人也是血肉之躯,也会有不能承受的期望。在这种情形下,我们鼓励被过度期望者的觉醒,觉醒到可以对那些用期望施虐的人说:我也许永远不会像你期望的那么好,但我希望我能够做到像自己期望的那么好,这就足够了。

      亲爱的,今天我们就分享到这里啦!感谢你的陪伴和支持,明天我们继续分享,期待每天与你的相遇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蒋春娥 洛阳 网络六期 坚持分享第781天过度期望本身就是一...
    悠悠的白云阅读 267评论 0 3
  • 一个人被他人期望成为一个什么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或者处于什么状态,一般来说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因为这表示你不是孤独...
    常想一二SSZ阅读 933评论 4 8
  • 被人期待着,是一种信任,至少表示着你不是一个人,你不是孤独的,还能极大地满足自己的自恋,看,有人很信任我,相信我能...
    小青小青呀阅读 596评论 0 1
  • 晚自习前与闺蜜操场散步,提到学生对老师的评教评学情况,告诉我19班的学生特别喜欢我,评价非常好,而一班的学生就一般...
    温而不灼阅读 681评论 1 11
  • 每个人对于生活、对于自己,都有自己的期望。 有期望是一件好事,它可以激励我们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奋斗。 但是,期望过...
    海萌的悦己斋阅读 28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