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大概是我最烦躁或者最平静是才会喜欢的导演,也是只有那些微小的情绪出现时才会记起来的人,有点自私又有点不公平。
是枝裕和的电影总是喜欢从平淡的故事里去探索一种抑制的情感, 所以总是能从另外一方面让观众去理解,去感动。他擅长把一个及其悲哀的故事用轻快平淡的方式表现出来,以观众的角度来说,这大概是最贴心的一部分。
前段时间和朋友去看电影院看了《小偷家族》,是枝裕和的电影一如既往地没让人失望,我喜欢他故事里带给人孤独又温暖的细腻,喜欢他镜头里润物细无声的零散细碎的善意,喜欢它平淡故事里透露出的微妙却无法抑制的情感。
虽然在影片结束后心情沉重、压抑、心里空空荡荡,但它带给我最大的感受还是温馨。
“小偷家族”虽然没有血缘关系、游离在社会边缘、以偷盗为生、是被孤立的个体抱团取暖,处于一种无结构的碎片化家庭。但是不管怎样,它构建起来的家庭结构符合着我对理想家庭的想象,有一个洞知世事的老奶奶,有趣可爱的“爸爸妈妈”,漂亮的长姐,可爱的萌妹,困惑的少年,看起来长幼有序,齐齐整整,简直是世俗家庭的理想样板。
是枝不仅将人性“好恶”的探讨细分成了别致的层次,突破的戏份和角色也都被放置得恰到好处。于是你才能在它瓦解的时候明知道他们做的不对,可你对这些人物充满着感情,就像小妹妹由里,孤独的站在阳台向外张望,念着歌谣不知不觉地怀念。
《小偷家族》的“偷”不只是偷东西,还意指偷来的生活。这么拼凑起来的一个戴罪家庭,却被拍得温情缱绻。一起吃火锅玩游戏,一起去坐火车去海边,一起挤在屋檐下看烟花。
我最喜欢的一幕还是他们一家人挤在屋檐下看烟花的镜头。是枝裕和很高级地只拍了一家人看烟火的行为,并没展现烟花本身,树墙遮掩、屋檐狭窄,在“一线天”里一家人见缝插针地找着望天位置,既其乐融融又莫名有点心酸。
毫无血缘关系的一家人,在夜色里使劲探头张望,依旧看不见的烟火,但却悄悄地绽放着温暖的光亮。烟花没落在眼里,却落在了心里。最动人的烟火绽在空中看不到,但建立在虚假关系上的爱,就未必不真实。底层的“小偷家族”,也有一颗颗跳动的红心,是真实而鲜活的,普通人的心。
除此之外,电影最后的场景,让人的内心像水面上一圈圈的抑制不住的涟漪,引人探索和沉思。
在治被问到“你为什么要教孩子偷东西呢”,治淡淡地嗫嚅:“我也只会这些了”。在没文化、没能力的治看来,让孩子填饱肚子才是第一要务啊。所谓“做父亲的意义”,永远值得被反复斟酌。
我喜欢结尾时信代喃喃自问的那句话:只要生下孩子就能成为母亲了吗?如同是枝裕和在《如父如子》里强调的:家人之间是否有血缘,不是幸不幸福的必要条件。
比血缘更重要的羁绊,是爱。真正爱你的人,即使没有血缘,也会在寒夜里递给你半个可乐饼;而不爱你的人,即使血肉同源,也可能在你的胳膊上留下一道伤疤。
平缓地叙事节奏,没有显著戏剧冲突。孤独又温暖是是枝裕和独有的细腻。
“小偷家族”也在告诉自己,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也要仍然爱生活。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精神的壳】
https://mp.weixin.qq.com/s/x1LIUleoHanBuMKPj1rl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