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7日 星期一
文/湖畔书苑·常臣臣
90年的声音
这天,天空笼着一层轻纱,我在窗前陪孩子写作业,只听窗外传来“老面馒头”的吆喝声,我不禁起身张望,虽然不想买,但总忍不住找寻声音的来源,有时候听不清吆喝的内容,还会竖起耳朵仔细分辨。这时,邻居家的阿姨又在大声叫她的孙子洗手吃饭,可能是孩子自顾自玩着没理她,她开始了一如既往的念叨:“要喊好多遍才得动,一天天……”两种声音交汇在一起,把我的思绪拉回到90年代那个热闹的院子里。
小时候在外婆家长大,那时,外婆家在一个大院子里,院子里有很多户人家,小朋友自然也很多,小朋友们常常不着家,或山坡上疯跑或小河边摸鱼或躲在谁家看电视……只有隐隐听到谁家大人叫吃饭的声音时,大家才会不约而同往回跑,有时候走近了一听,发现不是叫自己,又开始在路上磨磨蹭蹭、打打闹闹。外婆比较瘦弱,平时说话也不爱大吼大叫,只在叫我回家时嗓门格外大,隔老远都能听见那句:“臣臣,回来吃饭了。”隔老远,我也能在此起彼伏的喊声中分辨出外婆的声音。后来,妈妈说,她小时候外婆也是这样叫她回家的,喊了那么多年,听了那么多年,都已经变成了习惯。
每个孩子都只对独属于自己名字的那个声音作出回应,在月亮初升的时候,在自己的名字回响在院落上空的时候,告别白日的自由欢腾,有错未了的回去接受藤条的清算,作业未完成的回去在骂声中继续点灯苦战,什么都正常的蹦跳着回家高喊一声:“我回来了。”然后在大人“一天都只晓得在外头疯,你还晓得落屋啊。”的责备中低头保命。我就比较幸运,等待我的永远是热气腾腾的饭菜,和外婆那句:“快去把手洗干净来吃饭。”
那时候,院子里没有小卖部,买东西要去河对面的小店,所以,经常会有小贩推着自行车卖一些生活用品、小零食。犹记得是一个这样热气蒸腾的夏日,那天的我仍在与数学题作斗争,小伙伴们的几次邀约已在外婆瞪大的眼睛中化为泡影,有些气恼又无可奈何。这时,伴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我隐约听到了“冰糕、雪糕”的叫卖声,忍不住在门口探头望了望,看了看外婆,又坐回去继续假装埋头苦干。我一会儿挠挠头,一会儿唉声叹气,外婆自顾自忙着,丝毫不在意如坐针毡的我。气鼓鼓的我只好继续做作业,在心里暗下决定:再也不跟外婆说话了。
等我把作业做完,冲出家门去找“冰糕、雪糕”时,却和进门的外婆撞了个满怀,我一看是外婆,正准备垂着头往回走,外婆拉着我,把她手里的“小布丁”递给了我,什么也没说。我拿着“小布丁”转了两圈,在心里取消了刚刚那个决定。此时,还能听到“冰糕、雪糕”的吆喝声,我拿着我的“小布丁”,坐在院子里吃起来,小朋友们各自炫着自己手里的“七个小矮人”、小冰、“绿舌头”……那天的“小布丁”格外好吃,浓浓的奶香味从舌尖一直甜到了心里。一向省吃俭用的外婆从未让我有过在旁边看着别人吃东西的窘迫时刻,我羡慕过他们有爸爸妈妈在身边,但他们都羡慕我想要的东西从不用软磨硬泡。
窗外的吆喝声还能听见,像极了那些年院子里我们曾翘首以盼的声音,如今,想要的东西会从五湖四海向我奔来,而我,只有拆箱的那一秒是快乐的。那些年,外婆叫我回家的声音不用喇叭也这般响亮大声,如今,在梦里也听不到那样的喊声了,也许,她怕声音太大,惊醒觉浅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