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绝妙的记传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然后世学人,或泥于卜筮之末,或囿于象数之繁。割裂易卦,不知卦体之对偶;妄分八卦,不明六爻之逻辑。遂使《易》道晦而不明,几为封尘。


历代的记传体著作,从《史记》的“本纪”、“世家”、“列传”,到后世的各类人物传记,其核心功能都是“叙事”——即记录人物的生平、言行、功业与遭遇。而以记传为基本体裁的《周易》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直白地“讲故事”,而是通过特殊的结构体例,将周文王、周武王兴周灭商的宏大历史叙事作为事例,深刻展现社会人事的规律法则,使其成为一部创作手法“古今惟一”的记传体杰作。


下面,结合历代记传体著作的特点,从三个层面来论述《周易》作为“绝妙记传”的非凡之处。


一、 奇卦叙事:一部隐藏的商周“史记”——以逻辑演绎生平,以体例铺陈背景

传统记传体的核心是“叙事”,即“记人、记事”。从《史记》的本纪、世家、列传,到《汉书》、《后汉书》等,无不以时间为轴,以人物为中心,线性地铺陈其生平事迹与历史功绩。


《周易》则是根据“奇事偶理”的结构设计,以奇数卦构成叙事线索,串联起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从困厄到崛起,最终伐纣灭商、建立周朝的主要历史节点。


根据“六段逻辑”的结构设计,这每一个历史节点作为一个主题事件,又都是分成六个阶段进行细致描述。


其实这就相当于现代文章结构中的章节。卦是一个大主题,相当于章回;爻是对主题的展开,相当于小节。只不过《周易》行文太过简约,不像现在的小节既有标题又有内容,一行字都包括了。


比如《屯》卦,记录武王的学生时期,作者将入学到毕业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分割成六个阶段依次展开。


这种以逻辑结构为时义背景的叙事方式,远比其他记传常用的那种叙述式记录更为凝练和充满张力。它不仅仅是在记录“发生了什么”,更是在演绎“事件的规律和动态过程”。读者可以通过六个阶段的变化,去“复原”历史场景,这种参与感和描绘的深度,是传统记传体所无法比拟的。


二、 偶卦阐理:一部帝王的“资治通鉴”——独特的说理架构,升华传记内涵

一部优秀的传记,不仅要记述人物,更要揭示其行为背后的动机、思想与时代精神,探究历史事件的成败得失与规律,“寓褒贬,别善恶”,为后人提供镜鉴。《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价值也正在于司马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刻画,融入了自己深刻的“太史公曰”式的评论与思考。


《周易》的偶数卦则完美地承担了这一“阐理”的功能,甚至是将这种评论与思考发挥到了近乎极致地境界。它们紧跟在叙事的奇卦之后,对前文记录的历史事件进行哲理层面的反思、总结与升华。


比如《蒙》卦,在《屯》卦之后,是其偶数卦。《屯》卦记录学生上学,《蒙》卦就从如何培养启蒙的角度谈教育理念。如此一来,学生时期这个主题事件就不是浮泛于哪年上几年级、发生了什么事这种流水记录,而是在全面的对教育这个课题进行讲解分析。


这种“叙事-阐理”的组对结构,使得《周易》不像《论语》那样只是语录体的哲理,也不像《史记》那样主要是史实的铺陈,而是真正做到了“事理兼备”,成为一部独一无二的“案例教学”式记传。它更注重对事件背后道理和规律的挖掘和阐发,将具体的历史经验,提升为具有普适性的原理法则,让作品超越了个人或家族传记的意义,成为具有广泛指导性的行动指南和智慧宝典。


三、 六段逻辑:一种富含哲理的论述方法——精妙的逻辑运用,展现人物事件的复杂性

传统传记在描写一个事件时,会用大段文字来铺陈起因、经过、结果,并刻画人物在其中的心理活动和应对策略。


而《周易》的每一个卦,无论是叙事还是说理,都通过六爻构造出一个完整的“六段逻辑”分解模型。这六爻就如同六个镜头,将事件从起始到结局的整个发展过程有条不紊地呈现出来,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阐述和表达。


这种程式化叙述的优点是使叙事析理层次清晰明了,并且通过逻辑定式省略了对事理背景时义的铺陈引介,无赘文絮语,直入主题。这种情节重心在明,背景辅陈在暗的手法,充分调动了读者阅读时的参与性(背景时义需要读者在心中根据主题内容和六段逻辑构想),使其在思索中自然代入、身临其境。


如果没有采用六爻结构的话,作者叙述时每一爻都要开始阶段如何、发展阶段如何、小成阶段如何等等,反复介绍所述事理的背景时义,既繁琐重复,又扰人思绪。


而《周易》创作宗旨不同,无需像通常“传记”那样时间、地点、人物面面俱到。这三要素以及其他背景时义,都在行文结构程式化之后,通过爻位被定义。看到爻位就知道爻辞所处的人物和时义,无须再通过文字解说。《周易》能够仅用不到五千字,就完成了平常几万字才能传达的内容,六段逻辑起到了关键作用。


以《乾》为例,这一卦它不仅是《周易》的开篇,也可以看作是对周武王一生奋斗历程的浓缩:


初爻:“潜龙勿用”→学生时期,心无旁骛,专心学业。


二爻:“见龙在田”→初出茅庐,出仕历练,意气风发。


三爻:“终日乾乾”→崭露头角,兢兢业业,精益求精。


四爻:“或跃在渊”→蓄势阶段,继位练兵,备战谋商。


五爻:“飞龙在天”→巅峰阶段,灭商建周,天下领袖。


上爻:“亢龙有悔”→守成阶段,执政兴国,反躬自省。


(用爻是展望未来,为乾坤两卦特有,在此不做逻辑分析。)


这六爻精准地描绘了一个英雄人物从初起到成功,再到对成功反思自励的完整历程。这种六段式的分析方法,比通常传记中单纯的叙事描写更具结构性和逻辑性,它将人物的行为、处境和道德选择等,置于一个动态的、充满变数的模型中进行细腻地推演,深刻揭示其中成功的要素与失败的陷阱。


六段逻辑的运用,体现了作者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三千多年前的他们已经意识到,任何事情的发生和发展都不是孤立的、偶然的,而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节奏。


结论:古今唯一的“传记”体裁

综上所述,与《史记》等历代记传体著作相比,《周易》的“记传”形式是古今唯一的,其藉“记传”为后世“传道”之成就也是古今无双的。


它卦章爻节,是一部“程式记传”:以逻辑架构背景,以推演代替记述。全书六十四卦,如同一部纪传体史书的六十四个章回;每卦中的六爻,如同铺陈内容的六个段落小节。


它奇叙偶议,是一部“事理记传”:这种奇偶交替的结构,纵向记录事件脉络,横向剖析思想精要。叙事与说理各自独立,又紧密结合,开创了“叙议结合”的典范,比“太史公曰”式的“叙事后议论”更加浑然天成。


它六段分析,是一部“动态记传”:每卦的六爻构成一个逻辑单元,对人物事件在时间维度上的动态发展与内在逻辑进行深度剖析,其分析框架的系统性与深刻性,远超文学创作中“起承转合”等经典记叙模式。


《周易》文本内部这种宏大而精妙的设计,使得这部书不仅是周文王、周武王的个人奋斗史,更是一部关于“修身”、齐家”、“治国”与“平天下”的元叙事。既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又具有哲学的深度和广度。


其记,非徒记其事,乃记理于事中;其传,非徒传其功,乃传道于大业。


它用最简洁的文字,讲述了商周鼎革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用最朴素的体例,揭示了深刻的社会人生法则。


它以一种超越时代的智慧和形式,完成了传记写作的最高境界——不仅记录了历史,更创造了历史的哲学。


它的结构之巧、思想之深、叙事之妙,为后人树立了一种分析世界、指导人生的思维范式,这也正是其穿越三千年时空依然魅力不减的根本原因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