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开始日更,你会发现,这件事本身就变得有趣了。
日更具体到个人,就是一种你主动要去做的事情,毕竟没有人拿刀逼着你。
它是一种自由,跟每天去健身打卡的人一样,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
它成为一种载体,一种对个体生活的记录,把个人放到一个群体阅读的环境里,去寻求认同。
不管你是通过简书,还是别的平台,坚持久了,都会尝到甜头。
可以梳理某些无法安放的想法。
有时候人对某一个问题思考来思考去,会在一个胡同里弯弯绕绕,很难有更深层次的维度。但是一旦诉诸笔端,前面写过的话,后面就不太会再去重复。至少你会换一种说法。
思想是无形的,化为有形的文字时,尤其是每天做这样的转化时,就像拿一把梳子,对那些打结的想法进行梳理,梳着梳着,就会理顺。
长期的造句,也会使你的语言组织更上一层楼,它们不再是孩子气的凑字数。而是成为一种顺理成章的流泻。
每天的练习,让你熟能生巧,文字创作的时候不至于卡壳。
简书很友善,100小字,让你每天做个总结,不至于浑浑噩噩。人生走的每一步,大概都会种下作数的果实。你会从100字到1000字,量变将会产生惊喜。
而且我个人很喜欢这个写作的软件,自动保存,等你完善了再公开。很多念头不成熟的时候就放在私密里,它们会一直等在那里。
日更就是在你还没有准备好就可以动笔写。去写就对了,因为你可能永远也没法在脑袋里准备好。想法这东西,你下一刻可能就被推翻了。
激励自己每天去阅读。
当你脑袋里没有想法可更的时候,你意识到自己的浅薄,就会想要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去借助阅读,和优秀的人对话。
一旦开始日更,你不会满足于当下,势必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因为那些阅读量,那些陌生人的认同,会鼓舞着你,去做更多的事情。
阅读是唯一的捷径。读书就是到智者家里去做客,增长知识,扩大视野,去更新自己的想法。变化赶不上计划的年代,需要有能应变创新的思维,才不至于落伍。
为了日更,每日必翻几页书,一件事情推动另一件事情,也许你还做了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整个人变得忙碌,没时间理会生活中的小烦恼。
向优秀靠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当你把它作为重要的事情去做,而且有那么多优秀的人已经在做。甚至有很多的后浪小朋友已经冲了上来,你一定能坚持的下去。
差距就摆在那里,无关收益。文字的逻辑,文学性,以及语言的优美程度,自己都能明显地感受到。除了奋力直追,我想不到更好的办法。
但是一定不能埋头苦干,新写作必然和自己默默私下的写作不一样。读者和媒介给出了一些你可以参考的标准。
与其说是迎合受众,不如说你是在顺应潮流,传统固执地思维才对新事物感到难以适从。
你能遇到更优秀的作者,那些收益不是虚假的光环。就像你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得到的同频回应一样。
正是这样的认同,个人价值的实现,在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里,占着顶尖的位置。
无论如何,你在做着一件事情,不是无动于衷,不是机械重复的昨天,而是每天都在更新的努力。
说明你在热气腾腾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