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班级里有位四岁半的小男孩暂且在这里称呼他为s吧。s平时情绪很好,是走路都会自带笑容的那种阳光男孩,但是一旦遇到困难就会乱发脾气,会乱摔东西,如果谁在他的身边他保不准就会打谁。
这一天,s因为前一次没有收拾玩具,被老师禁止进入娃娃家区域一次(这是前一天和他约定好的,前一天他不想收玩具,并且告诉老师明天他不来这个区域玩,老师没有办法引导他动手收玩具,只能答应他了)
到了第二天娃娃家开放了,s第一个就进入了娃娃家,老师蹲下来平静的告诉他要遵守昨天的约定,今天可以去选择别的区域。s的情绪瞬间被点燃了,他一边喊着:“你们这群坏老师,我明天再也不来你们幼儿园了。”一边离开教室。
出门后看到我s和我目光对视了一下,就哭的更伤心了,还把身边的几把小椅子用力推倒,把椅子推倒后他不再哭泣,静静的看着我的反应,我走到他身边平静的告诉他:“如果你不生气了可以把椅子扶起来,检查一下椅子是否受伤,如果椅子受伤了需要修好。因为这是你造成的,你需要为这件事负责任。”
此刻的他用愤怒的目光看着我,过了一会说:“我再也不喜欢你了,你这个坏老师。”
说完就跑到墙角蹲了下来。目光一直注视着我,我走过去用轻松的语气蹲下来对他说:“不管你发不发脾气我都喜欢你,我很爱你,我知道你是生气刚才的事情,你并不是真的不喜欢我了。希望你情绪好了后能把椅子扶起来。”听了我这么说,他依旧注视着我,但愤怒好像减少了很多,我又接着故意带着顽皮的语气问他:“我真的很爱你,你爱我吗?”他低声说:“我也还爱你。”说完后就跑过去把椅子扶了起来。等他扶完椅子后我便离开了。
他跺着脚大喊:“我不想一个人。”我转头问他:“不想一个人做什么?”他说:“我不想一个人敲门。”我知道他是想敲门对刚才发脾气的老师道歉。我爽快的回应他:“我可以陪你,但是我只负责敲门。”他点头答应了。
dang~dang~dang~,门开了,他注视着老师的眼睛真诚的说了声对不起。老师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他没关系,我爱你。
当然最后他也没有被准许进入娃娃家玩耍,因为老师要和他遵守彼此的约定,他也要为自己昨天的话和行为负责。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心情,两个人拥抱完,他开心的跑到其他区域玩耍了。
安全的环境下孩子才会自由的表达情绪
s跟我们相处有近两年的时间了,相互之间建立了很好的链接,显然,无论对于环境还是老师他都感觉是安全的,所以会将自己的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至,事后我们反思,也许当时s已经忘记昨天的约定了,孩子是活在当下的,如果当时他已经进入到玩耍的状态,而老师却无情的制止了他,他当时自然是愤怒的。如果当时老师能够将昨天的约定仔细的与他沟通,他也许还会有情绪,但是应该不会这么激烈。
在孩子有情绪时不进行情绪对抗
如果当时面对s的愤怒,摔椅子,我不能平静的接受,而是被他的愤怒卷进情绪的漩涡,那可能我们会两败俱伤。s的情绪可能会愈演愈烈,我可能也会被他“气”的不轻。好在我没有,我觉得那一刻我的平静与理智让s的愤怒情绪减少了很多,s也真的觉得自己被关注了,被理解了。
任何时候都要对孩子说我爱你
很多妈妈在孩子做了坏事时的口头禅就是妈妈不爱你了,如果是内心力量强大的孩子可能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但是如果内心脆弱的孩子就会变得更加敏感情绪化。当s说不喜欢老师时,我知道他是在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不是真的就不喜欢老师了,所以我把注意力引向他的情绪表达上,并且肯定的告诉他不管他发不发脾气我都是爱他的。
最后希望所在的孩子都能在充满爱和理解的环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