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东霞思维拂尘记的第800篇原创文章,字数1319,阅读大概需要5分钟
我是陈东霞,写作28年,画画4年
40岁前,无知无觉,混沌迷茫;40岁后,转变思维,找到生活的真正意义
立志陪你找灯塔,升思维,扩眼界,开启别样人生。
上一篇 思维提升之路2
思维提升之路22——工具篇 思维逻辑六层次是什么(上)
继续聊聊,如何破解花费几十上百万学费,痴迷学习的困局呢,来看思维逻辑六层次中的上三层
1 信念层 ——目标思维
特征:万事开端问目的,处理问题抓本质。
他们会思考目标,理性选择,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比如,这个人,值不值得交,为什么?我跟他亲密交往,是想要情呢,还是钱?
比如,这件事,值不值得做,为什么,我要得到什么?
比如,自己的健康、事业、家庭、工作、关系,哪个更重要?
其中包括
第一 2个关键点:
1) 找本质
遇到问题,这类人的本能思维会问: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2) 排好序
什么最重要?如何取得更好的平衡?
排序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他的价值观。人们作出选择,本就基于他如何看待世界、他人、自己的关系。
第二 1个口头禅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方法荒废”。
他们愿意花更多时间主动思考:如何优化选择,优化努力,更新落地方法,坚信:假如选择错了,越努力,走得越快,死的越快。
第三 落脚点——决策力
他们从来不把执行力(行动层)、方法论(学习层)排在首位,他们更看重决策能力,比如判断、选择时机以及三者的综合把控。
他们更多分析判断,思考总结方法,不容易被别人影响,也不容易被别人击倒,很少自我怀疑。
他们不会有学习焦虑,不会花所有时间学习,懂得选择和取舍,明白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已经拥有的资源优势是什么,还缺什么,从而有选择地去学习提升。
不以自己的“得失”作判断,按照“方向是否正确”采取行动——用“贯彻正道”的方式去突破困境。
2 身份层——哲学思维
特征:时刻清楚我是谁,我要成为谁。
这一层解决的就是“哲学三问”中“我是谁”的问题。
他们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身份意识,会灵活切换各种角色。
比如工作时,是个管理者、带头人;回到家,是伴侣、父母。
什么身份,说什么话,表达什么态度。
在不同场景下,他会有最合适的语言、行为,当然,要达成这样的灵活切换,需要很长时间的修炼、感悟、精进。
第一 2个关键点:
1 明确定位
认清自己是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2 如何成为
想明白是谁,再把目标拆解,稳扎稳打,逐步提升,实现目标。
第二 1个口头禅
“我的志向是什么?”、“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举例:
王阳明12岁时,问老师,“人生第一等事是什么?”
老师回答:“惟读书等第耳”。
王阳明反驳道:“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
他很小已经立志要做“圣贤”了。
第三 实现路径
一个人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他就已然觉醒,之后的行动、学习、努力、选择,围绕的都是“身份标签”、“定位”,自我身份的确立。
这跟上一层的区别在于,信念层,更多的是‘事上的方向’,而身份层,更多的是“人的方向”。
从事到人,又是一个更高的台阶、更大的框架了。
3 愿景层——宗教思维
特征:无我利他,为天下苍生谋福利
这类人凤毛麟角,是领袖,是伟人,是一群能改变世界的人,这个层次超越了上面所有层次。
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这个境界,他们思考的是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关注如何改变世界?
他们胸怀苍生,无我利他,愿意尽己之力,解大众烦恼苦痛。
比如乔布斯,活着就是为改变世界。
比如特雷莎修女,将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
比如杜甫,自己还在挨饿受苦,却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来。
比如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下三层做事,上三层做人。
做事的时候,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做人的时候,坚定原则,选好方向,
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不求伟大,时时善良。
人生想要活得通透笃定,那就要把下三层和上三层真正学会理解、融会贯通,如何用好呢,敬请关注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