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早上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的细雨。车两边飘忽而过的是满眼的绿色,而且越往南走,那绿色就越浓越深。
掩映在那绿色中的房屋也变成了错落有秩的两层小楼。房顶都是一色的青灰小瓦,层层叠叠的宛如鱼鳞。虽然离的很远,但那高耸的屋脊,朦胧在细雨中的小楼,却勾起了无尽的想象力。
路两旁的湖塘也逐渐的多起来,大大小小,方圆不同,更有许多的小河蜿蜒流淌,水乡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过长江就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江南了。我们就来到了旅游的第一站——苏州。
说起苏州,以前学习老舍先生的苏州园林时,就很向往它的美了。更何况它还是有名的水城,号称中国的威尼斯。
车子行使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城市绿化的很好,到处绿树婆娑,两旁的花草竟相绽放,而且整理出很别致的形状,让人看了就觉的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花园!
来到苏州,不观赏园林几乎是不行的。苏州本身就是一座大大的园子,有美的水、有奇的山,更何况还有这么多驰名中外的经典建筑。苏州似乎和园林已经融合成了一体,就像苏州园林似乎已经在我们脑海里构成了一个固定的词组一样。
导游带领大家游览的是藕园。听到这个名字,大家都笑了。藕园是否有很多的莲藕呀!”导游小许笑着说,“藕非藕,而是佳偶的意思。能听到园主人夫妻幸福相守的故事”
走进藕园,前面的门楼不是很大,也没有多少装饰,并不起眼。待走进园子,才会发现别有洞天。亭台楼阁,水榭假山,真可谓应有尽有。回廊曲折,小园幽深,曲折回旋,走着似乎有迷路的感觉。所以一步不敢拉下,怕一不留神就找不到出路了。
最让我心仪的还是门窗和影壁上的雕刻,有木雕也有砖雕。形式多样,雕刻精美,让人不禁嗟叹古人的智慧和手巧了。苏州的园林之所以迷人,也许人们欣赏的不是自然的湖光山色,更多的是蕴涵在这一山一水间的人文智慧。
苏州园林又是小巧精致的,以小见大,精致到几乎每一块砖石的摆放都有深刻的寓意。但那设计又现的那么自然,让你在听到导游的解说后有种顿悟的感觉“原来如此!”而且越想越妙,回味无穷。
藕园就是这样的,走进其中的一座厅堂,迎面摆放着桌椅等家具,小厅内也没有太多的浮华,似乎显的很平淡。
但看迎面的墙壁上却开了一个小窗,透过窗,外面的竹影婆娑,不细看仿佛是贴在墙上的一幅墨竹画。而且这画中的景色一年四季是变化的。春花秋月,冬雪夏竹,这一切的美景尽被拘到了这方寸间。
太奇妙了,这是否像我们国画中的留白技法呢!白是为了反衬更绚丽的色彩,空就是实,无其实是有。心中没有大沟壑,眼里没有大见识的人是想不到,做不出来的,这何止是一景之妙呀!
到藕园还有一个好去处,那就是到书场听评弹。苏州的吴侬软语是最温柔而韵味的。无论是男女老少说话的声音都低八度,而且那语气都很柔,让人仿佛也体会到水乡幽幽流淌的河水。导游说“宁听苏州人吵架,不听宁波人讲话”
而这用方言唱出的评弹更是天籁之音。听着更多的体会那种情调、品察那种韵味的美。更何况弹唱者女是柔媚,男是俊秀,举手投足间尽显人物风流,让人如沐春风。最妙的体会那种似懂非懂的美好!
园子里古树深深,有很多都是我们没有见过的,更别说叫出名字了。导游说这古人生男生女吧,就要种不同的树来纪念。男种桂树女种樟,所以才有了男儿科举考试的蟾宫折桂,所以才有了女儿出嫁时的樟木嫁妆。
说到这里,我想旅游不仅是为了观景,更增长了见识和知识。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藕园一路游来,所知的又何止一二呀!这不,从藕园出来,坐在摇摆不定的江南小船上,我还向船娘学了一句苏州方言呢“内毫”什么意思?您好呀!
出了苏州没多远的路程,我们就到了梦中的水乡小镇——周庄。小桥、流水连接环绕着淳朴的人家。周庄的美在于它的水乡特色,用一句名家的话说,它集中了水乡的所有特征的美韵!
周庄的名声很大,不仅因为那副让世人赞叹的名画——桥,还有许多的明清建筑保存的很完整。比如富商沈万三的庄园——沈厅。
走过著名的双桥,沿着河边的石板小路向前走,路两边鳞比楷次的是店铺,买的都是一些小旅游商品。
一对对的游客由导游带领着,穿梭在路边的张厅或沈厅间。建设的当然都很特色,都是木质的结构,雕栏画栋,庭院深深,包括家具摆设,楹联粘贴都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我们到苏州的第二天,导游安排到寒山寺。一下车,走在千年古刹的围墙外,就感觉是那样的不同。没有到过的人,很年难想象那种期盼与敬畏的心情。脚步是轻轻的,仿佛怕惊醒了在舟船里沉思的诗人。脚步是急促的,因为想早一步跨进那神圣的庙门。
来到门前,迎面伫立着高大威严的壁墙,寒山寺三个字雄浑而有力,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观望,或是留影拍照。走进山门,供奉的是弥勒佛。两旁写的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
寺院里是香雾缭绕,善男信女门忙着在佛前上香叩拜。其中不仅有年长的老者,更有许多年轻人。我看到一个穿着打扮很酷的女孩一样虔诚的在佛前祷告,不知道她向佛企求着什么。
什么是佛?佛是人修炼出来的,但要经历无数的磨难,才能达到的。但在寒山寺,我却没有见到很多修行的和尚。
穿行在佛堂之间,瞻宏大庄严的佛像,辉煌高大的佛堂,我感觉到心底无尽的敬畏之情。到寒山寺,就不得不提两件事了。一是寺院一旁的碑廊,一是那口寺院的大钟了。
寺院里的钟很多,但惟有一口钟的名气最大,那却已经不是当年敲响在诗人耳畔的那口钟了。时光荏苒,钟声依旧,但到何处能寻到多愁善感的诗人,那梦里的枫桥又到何处寻找呢?
导游带我们来到一口较小的钟前,介绍说它是日本友人赠送的。据说千年的钟都已经流落到日本。是否是事实,我们已经无法知道。但很欣慰的是寒山寺的钟声依然悠远。走进寺院的一刹那,它就响在心中!
来到碑廊,我们感受到的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虽然在晨钟暮鼓的寺院,一样让人难以割舍的是那份对文化的执著追求。碑上的内容很多是书写的那首千年绝唱——枫桥夜泊。
诗人当初写的是否是枫桥,我们已经无法考证,似乎也不需考证。千年的时光流转,洗尽铅华方显自然本色。那枫桥能带着诗人的惆怅与思绪陪伴我们千年,这就足够了。
是呀,千年弹指过,又何况红尘数年间。打开多年前去江南水乡周庄旅游的笔记,一切仿佛就在昨天。风景如画,风流依然。感谢文字这么多年的坚守,留给我一个不灭的梦境,永远的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