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二三事

祖母去世时,我刚满5岁,还不完全能记忆。几天前,写了一篇怀念祖母的文章,也是主要靠从父亲、六伯及邻居长辈们口中听来的。此次清明节回家给祖母扫墓,又听说了祖母生前的几件事情,现记录下来,作为对祖母的补忆。

祖父有两兄弟,妯娌之间有点小矛盾也属正常,但祖母总能宽容隐忍,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有一件事足以说明祖母的肚量。曾祖父有两房妻室,马氏曾祖母去世后,曾祖父又娶了年轻的李氏曾祖母为继室,李氏曾祖母没有生育子女。李氏曾祖母去世时,曾祖父早已离世。在为李氏曾祖母立碑一事上,祖父与伯祖父发生了分歧,祖父认为要立,因为毕竟是继母,但伯祖父认为,既然是继母,又没子嗣,也就没必要立碑了。祖母十分支持祖父的想法,在多次征求伯祖父意见无果的情况了,祖父决定个人为李氏曾祖母立碑,并赌气在碑上不刻伯祖父的名字。祖母考虑再三,力劝祖父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石碑的左边,留出处于尊位的右边给伯祖父,因为伯祖父为长,说不定哪一天他想通了,再把名字补刻上去也行。现在,我们每年去给李氏曾祖母扫墓时,看到的是左边刻有祖父名字右边空着的李氏曾祖母石碑。


解放后,在那个家庭成分至上的时代,因为成分不好,我们一家人过着十分屈辱凄苦的生活。家里房屋、田产全被瓜分,祖父被抓去坐牢,二姑、四姑早早嫁人,五姑被过给单身汉做女儿,六伯、父亲还年幼,家里又没有住处,真是凄凉悲苦之至。祖母,一个弱女子,硬是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她总是教导子女们要学会夹着尾巴做人,遇事不能与别人争论,哪怕吃再大的亏,因为在那个社会里,我们家是不会有理的。


1950年的秋天,山上的桐子成熟了,祖母便要四姑、五姑去山上捡些桐子回来榨桐油照明(那时四姑还没有出嫁,五姑还没有过养),那片山本来是我们家的,虽然已经分给了别人,但祖母认为到山上捡些桐子应该没事。哪知当四姑、五姑捡了半篮子桐子准备回家时,同族的怀二爷突然出现,说山不是我们家的了,桐子也不能捡,硬是把半篮子桐子倒进他的篮子里。当四姑、五姑哭着回来告诉祖母时,祖母只是说,不是我们家的,以后不去捡就是了。


1955年冬季的一天,已经15岁的六伯磨了斧子准备去山上砍几棵树回来劈柴烧,当他磨快了斧子准备去山上时,却被20多岁的邻居何某某看见了,何某某硬说他家最近丢失了一把斧子,这把斧子是他家的,说完抢了六伯的斧子。六伯当时几乎要气炸了肺,便和何某某大声理论起来。祖母知道后,拉住六伯,让何某某把斧子拿走了。回家后,祖母告诉六伯,何某某是贫农蔸蔸的崽,他本人又是生产队的会计,我们斗不过他,随他拿去算了。


在“四清”时,一天晚上,一伙社里的干部在村小学开会。开到大约九点钟的时候,一伙人觉得有点累了,也有点饿,社民兵营长黎某桂提议说,他今天下午从刘满娘(我祖母)门前过,看见她家晒了一些南瓜子,现在去拿来炒了大家吃。这一提议立即得到大家的赞同,于是,黎某桂带了两个人来到祖母家里。当时,祖母正准备睡觉,听了来意,二话没说,从柜子里拿出一兜大约两斤南瓜子,递给了黎某桂等人。


祖母晚年深受病痛折磨,下体经常血流不止。后来,她大概感觉将不久于人世了,便告诉父亲,她还欠了别人家的钱,她怕是无法偿还了,希望父亲代她偿还,不然她就算是到了阴间,也无法安心的。她要父亲拿来纸笔,一一记上:欠义满爷一个猪脚钱八角,其实已经给了,但义满爷讲没给;欠友二爷半斤泥鳅钱四角,友二爷虽说不要,但还是要给他;欠某某某两块六角,其实也是还过了,但某某某说没还。


祖母就是这样一个人,宽容、大度、隐忍,处事周全,生怕亏欠了别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老祖母出生在二十世纪初。如果现在还活着,应该110多岁了。 母亲说,我的命是祖母捡回来的。 我出生的时候正赶上农忙...
    二一君阅读 921评论 2 2
  • 最近似乎在建一幢空心的房子,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而你却说:不是每件事情都要从底层做起的,只能自己想办法去填补缺陷。...
    peri的日籍阅读 149评论 0 0
  • 今天是阅读把时间当做朋友的第二天, 今天的三个主题呢 1速成绝无可能,2交换才是硬道理,3完美不存在 中国有句古话...
    熊芳菲阅读 429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