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记下来”这是一位坚持写作五年的好友给我的建议。
这位朋友的文字让我看到了很多很有深度的表达,我们每一次活动的精彩过程也都被她传神的记录下来,这些都对我有所震撼。
然而我的习惯是“讲”,我的灵感往往是那些发散的部分,如果边想边要记录,我就会去纠结文字的使用,句子的修辞等等,这显然对我是一种有压力的状态,所以一开始这个朋友劝我写作时我是拒绝的。
最近我把这件事情想通了。
1.我纠结的部分只是如何让文笔变得更优美、更完美,这个事儿说到头还是训练出来的,练多了自然就优美了,练多了自然就有华丽的词藻了。另外一点就是我可以用语音把它记录下来,再进行一个优化,这样我就没这么大压力了。
先完成,再完美。
2.思考过于发散的时候,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整理和归纳。比如现在习惯性去从更高维度思考人生,很多东西没记录下来,想过之后就忘了。比如感受过很多人,思考过很多人,没有记录下来,可能那些该深刻的东西就会被淡忘。
所以我觉得现在需要通过文字和时间这样的标尺帮我去记录一个个锚点,然后拼凑起来去完成一整幅画卷。今天开始第1篇文章,为〔富而喜悦昇太圈〕打下第1个锚点。
起点也是终点:不知道上来第一篇文章就把基调定这么高,会不会以后架不住?但是不管了,主要还是因为我想表达这个,毕竟观点这种东西没有对错,只有角度。“起点也是终点”我想从两个角度,去表达一个本质:空性
其大无边,其小无内
第一个角度:记录的起点就是思绪的终点
我有一个想法,然后我通过文字记录下来,无论用哪种修辞方法和文字表达形式,它仅代表此刻的我对这个想法的描述,于是我这个想法在此刻便结束了。换一个人来看记录的这段话,他也许会按照我的想法去理解这段话,也可能会按照他的想法去理解这段话,无论他怎么想,代表的都是他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我的想法。换一个时间自己来看,假如5年后我又经历了很多事和人,再来看当初我写的这句话,相信我又会加入一些新的理解去看这句话。所以“未来那个我”理解的也不是写这句话“当下的我”理解的这句话了。
一切事物没有意义,所有的意义都是我们赋予的。
第二个角度: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就如上面那个观点一样,意义是赋予的,所以一切事物的本性包括:没有意义+一切意义,就是空+色。佛家用一个词形容这个“色”我很喜欢,叫:“妙有”。
一切虚空生妙有,一切妙有归虚空。于是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一直生灭,灭生,生了又灭,灭了又生。虚空的终点是妙有,妙有的终点是虚空。一个终点连着另一个起点,这个起点终将变成终点……
所有这个世界即是我们创造出来的,也不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更确切的说这个世界的一切本来就存在,我们只是把我们看到的一切显相而已。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六祖慧能
富而喜悦昇太圈:这就是我的起点和终点。
我赋予他三重意义:
第一:富而喜悦,外在富足内在喜悦,其实也是一种由内到外都富足的状态,不缺才能给予,给予就会有回馈,接受馈赠就不缺,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人生无非四种:穷而痛苦,穷而喜悦,富而喜悦。你富而喜悦吗?你有想过富而喜悦吗?你有多渴望让自己富而喜悦呢?
第二:生态圈,这个世界上每样东西都有他该在的位置,都在对了就能形成一个系统。人也一样,任何一个团体都需要不同的角色,我们可以是任何团体的一个角色,也可以是一个团体的任何角色。一群人可以是一个团体,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团体。你可以只是团体里的一个位置,你也可以把团体里的所有位置都看作是你,这就是合一。合一便成了一个完善的系统。生态圈就是这个合一的系统。
第三:富而喜悦昇太圈,就是我能感知和连接到的每个富而喜悦宇宙单元的能量集合,说人话就是:我想和一群人一起富而喜悦。把愿景变为目标就是——影响十万人并和他们一起富而喜悦。使命就是帮助每一个家庭实现富而喜悦。
构建这个〔富而喜悦昇太圈〕就是在不断的思考和回答那三个终极问题:“我是谁,我来自哪,我要去哪”。这一切离不开每一个人,也需要今天开始记录的每一个锚点,这个世界已经在我脑袋里越来越清晰,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他显相。加油,一定可以的。
做个预告:下一篇讲讲昇太圈的表达方式“昇度解析”和“昇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