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什么“志”类的书籍,像什么地方志,《三国志》,听上去就有一股学究气儿,让人不敢轻巧地去读。
这儿有本《菌物志》,倒没有那严肃古板劲儿。作者斑斑,一个理工博士男,却化身“小菌菌”,用诙谐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真菌帝国。
《菌物志》算是真菌帝国致人类的真切告白,小菌菌作为信使,首先自报家门;然后极其亲热地和人类攀关系,从人类的餐桌谈起,——为了你们的幸福,小菌菌甘愿被你们吃掉哦;接着也羞答答地承认了帝国中存在的破坏分子,——这没有办法,我们也一直在相搏呀;不过,更重要的是表功:我们是生态圈中的重要角色。
在人类没有出现前,小菌菌它等待人类相认就已经很久了。然而,人类对它的认识姗姗来迟。直到1667年,人类才与它初初相识。
人类在对小菌菌的认知中一步一步向前拱的样子,让小菌菌偷笑不已,谁叫它又不会说话,又不会动呢,人类要认识它,爱上它,且得费劲呢。
小菌菌说,作为一朵蘑菇,被人类吃掉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我们和人类友谊就是从被吃掉的蘑菇开始的。而实际上人类甚至不能全把蘑菇消化掉,像几丁质含量特别高的金针菇,第二天会原封不动地出现在你的厕所里。人类吃掉蘑菇,然后小菌菌们又从人类的遗体里找寻营养,相爱相杀,至死也未休。
好哒,小菌菌也不得不承认,有时候人类身上的好多菌菌也是一些疾病的元凶,头皮屑和瘌痢头都是它们造成的。阴道炎、香港脚也是它们的功劳。单一物种的生态系统也会让有害菌趁虚而入,杀死那棵咖啡树,让人们割爱咖啡,转战红茶。人们与之顽强搏斗,有时菌菌胜了,有时人类败了。
不过,最重要的是小菌菌要表的功劳了。虽然它说自己是雷锋,但还是忍不住炫耀了:抗生素可是挽救了人类的生命。兰花也要和兰科菌根共生。菌丝呢,也是环保新材的重要干将。
好了,小菌菌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会有点喜欢上了它呢?小菌菌诚挚希望和我们一直在一起呢。来啊,让我们相爱相杀吧。
拿到《菌物志》这本书,你可以花三四个小时一口气看完它,因为小菌菌它诙谐幽默,生动有趣,一点也不枯燥,你看,它调侃野生的金针茹和家养的,那就像是街头大叔与韩剧中的欧巴呀;你也可以在短暂的空余时间里瞥一眼它,它每节单独成章,一节一知识,任君翻阅哈。
你可以买来给孩子读,虽然它是本科普读物,字数有点多,图片有点少,但通俗易懂,读来毫不费力,若是初中生,具备一点生物知识更是亲切自然,若是小学生,你也可以翻到86页,按照其中所说,带孩子一起培养平菇,亲身体验真菌的神奇。
读了它,你可以在喝啤酒,吃面包时,随时说出菌菌的种类,讲述一下菌菌是如何影响人类酿的酒和面包的口感的,还可以聊聊爱尔兰大饥荒与生物的联系,也可以不经意聊下姬松茸与中国阴阳……是不是听上去很牛呢,到时你可不能说是从《菌物志》上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