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萨根的上帝》
作者: 卡尔·萨根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译者: 张江城
出版年: 2010-11
ISBN: 9787544333832
关于科学与宗教,我觉得没人比卡尔萨根讲得更清晰,同时又浅显了。后面现场问答部分也有趣。只是这本书校对太粗疏,封面设计惨不忍睹。
以下是推特读书笔记:
1985年萨根到格拉斯哥大学主持关于自然神学的“吉福德讲座”(Giffford Lectures),萨根去世后由其遗孀安·德鲁扬整理讲座记录并出版。本书反映了卡尔·萨根对宗教和科学之间关系的理解,相对于道金斯,萨根对宗教的态度更为温和。
我觉得,关于科学与宗教,没人比卡尔萨根讲得更清晰,同时又浅显了。本书后附的现场问答部分也有趣。只是这本书校对太粗疏,封面设计惨不忍睹。
体现迷信特点的不是它对知识体系的主张,而是它寻求真理的方法。迷信很简单:它不过就是没有证据的信念。
"宗教"一词的拉丁语字源意义是"捆绑",也就是将彼此分离的东西连接起来。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概念。就寻求表面上似乎彼此分离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言,宗教和科学的目标几乎相同。但是要探讨这个问题,就必须考虑两个领域各自声称的真理以及研究方法的可靠性。
银河系有4000亿颗恒星,太阳只是其中之一。河外星系的数量至少有数十亿,也许有数千亿,其中每个星系都包含大量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所以,宇宙中恒星总数大约是1023。这对理解我们在宇宙中的地位十分有用。
宇宙是浩瀚无际的,还有大量的世界如我们所处的世界一样。事实上没有任何宗教,尤其是西方宗教,曾考虑到这一点,哪怕是肤浅的考虑都没有。
大毁灭在整个宇宙中是频繁而例行发生的,例如整个行星的消失。那么生命(也许还包括智慧生命)的毁灭在宇宙中也是稀松平常的。这种观点不同于传统的西方宗教认为神会煞费苦心地为智能生命赐予福祉的观点。
如果果真存在那种传统意义上的神, 那么我们的好奇心和智慧都是由他赐予的。如果抑制这种对宇宙以及我们自身进行探索的激情,我们就会辜负神的赐予。
另一方面,如果传统意义上的神并不存在,那么我们的好奇心和智慧就是我们在危险重重的时代里求得生存的基本工具。无论属于哪种 情况,对知识的进取无疑是与科学相一致的,也应当和宗教相一致,并且这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类的福祉。
哥白尼发现,日月星辰并非围绕地球运动。天文学的发现使我们认识到,人类并非处于宇宙的中心。
相对于地质时代而言,人类存在了不过片刻,还不到地球历史的千分之一,所以正如我们并非空间上的中心一样, 在时间上我们也被降级为一个偶然事件。
进化本身也是一个更令人不安的发现,因为我们原本至少还可以指望人类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不同,比如,我们是以不同的方式被专门创造的。然而,在进化的意义上,我们和地球上所有其他动植物极有可能是相互关联的。仍然有很多人对这种思想大为光火。
狭义相对论使人类的自负再一次受到打击。因为狭义相对论的核心观点之一就是没有哪个参照系优越于其他,我们并不处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或运动状态。
或许我们至少是整个宇宙中最聪明的生物,那总算是我们的独特之处。所以,今天这场哥白尼式的斗争正以某种隐秘的形式围绕外星智慧生命问题展开。
人择原理也是一种设计论的论证。它是近代提出的对自然法则的一种非常有趣却存在缺陷的探讨方法。其始作偶者和鼓吹者约翰· D. 巴罗 (J. D. Barrow )说,"宇宙的设计是以产生和维系观察者为目的的",所谓观察者就是人类。
随着科学的进步,上帝可做的事情似乎越来越少。当然,宇宙很广大,需要上帝的地方很多。然而,很显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填补空白的上帝"; 也就是说,凡是我们目前不能解释的事物都归因于上帝。后来我们能解释了,这种事物也就不再是上帝管辖的范围。
随着科学的进步,上帝越来越像法国人所说的"懒王"(un roi faineant) ——一个无所事事的王——他启动了宇宙,建立了自然法则,然后就引退了,或者去了其他地方。
生命的起源是上帝填充的最主要空白。
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之前,似乎直到40亿年前,地球的状态才适合于生命的起源,而最早的化石大约形成于35亿年前。这些早期化石远非极为简单的生物体,之前已经过了大量的进化。这说明生命起源的发生远不到5亿年。
为什么人类有10个指头?因为我们是从泥盆纪鱼进化而来,它们的鳍有10根趾骨。如果它们的趾骨是12根,我们就会采用12进制了。同样的道理,如果演化重新来过,几十亿年后产生的智能生命可能具有高度的伦理、艺术或神学成就,但是他们可能和人类长得截然不同。
基督教认为人类是上帝照自己的样子制造的。因此,阿瑟克拉克曾说,一旦发现其他智能生命,就会摧毁基督教的基础。萨根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所谓“上帝照自己的样子造人”,其唯一的含义就是人类和更高等的生物(如果有)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智力相似性。
如果我们想象外星智能生命会向我们发送射电信息,他们和我们之间就一定有共同之处,至少都掌握了射电技术。我们有量子力学、原子物理学、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这些自然法则适用于宇宙中的任何地方。在此意义上,萨根认为,探讨高等生命和人类之间的相似性是有意义的。
我们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非常愿意相信宗教神迹,当神迹被揭穿时,很多人会十分生气。
有一种宗教曾明确预测1914年世界将毁灭。过了1914年,他们说,世界确实已经在1914年毁灭了,只不过我们没有注意到。直到今天,这种理论仍然是他们信仰的主要信条。目前(1985年)该宗教在美国拥有数百万信徒。
休漠说:在一种宗教兴起之初,有智慧和有学问的人往往觉得它不值得考虑而不屑一顾。后来为了唤醒被盅惑的大 众,他们愿意揭穿其中的欺骗,但是时过境迁,本来可以澄清事实的记录和证人已经无从找到了。
自然神学是可以仅凭推理、体验和实验建立的神学知识,不依靠神示,也不依靠神秘体验,而是依靠推理。接下来,萨根分析了几种关于上帝的论证。
11世纪印度逻辑学家乌达亚那(Udayana)就提出了一整套共七种证据证明上帝的存在(他的神是全知的,不朽的,但不一定全能和富于同情心)。比如,他提出,凡事皆有动因,万物一定是由什么创造的。这一点与西方的论证很类似。
宇宙论论证,你必须找到自存的第一动因,它引起其他一切事物运行而其本身又不是由外因引起的,即它是从来就存在的。这就是上帝的定义。
有两种假说,一种认为,宇宙从来就存在,另一种认为上帝从来就存在。显然,第一种假说比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我们说上帝创造了宇宙,我们自然要追问“是谁创造了上帝”。
设计论。该论证至多是一种类推论证:有些东西是人类创造的,现在有些更复杂的东西,那么创造者也许是比人类更聪明的生命。这种可能性固然存在,但作为论证却不能令人信服。达尔文从生物学的角度驳斥了设计论,也提醒我们,在似乎显而易见的秩序下可能存在我们尚未窥破的法则。
道德论。一般认为其创立者是康德。康德的论证很简单:人类是道德的动物,所以上帝是存在的,否则人类的道德从何而来。首先,人类是否算是道德的动物,是可疑的;其次,我们往往把照看后代这类本能当成道德行为。未必非有上帝存在才能解释人类社会中有限的道德和伦理行为。
还有一种西方独有的奇怪论证,即本体论论证。其创立者圣安塞姆的论证是:上帝是完美的,存在是完美的根本属性(不存在自然不可能完美),所以上帝是存在的。逻辑学家说它“混淆了语法和逻辑”。
意识论:上帝是存在的,否则怎么会有人类意识。诚然,对人类意识的演进我们仅有一点粗略的了解,但上帝未见得参与了该过程。神经生物学家普遍认为,意识是大量错综复杂的大脑 组织神经元链接的功能。
还有一种论证叫体验论。全世界的宗教体验具有某些有趣的相似之处,这些体验都很强烈,令人心悦诚服,而且常常使人弃恶从善。很多人可以有寓意深刻而令人感动的宗教体验,但那仍然不等于真正意义上的外部现实。
回顾所有这些论证——宇宙论、设计论、道德论、本体论、 意识论及体验论——最终结果实在平淡无奇,我们似乎不过是在为我们希望真实的东西寻找一种合理的证明。
关于上帝的存在还有一些经典的问题,其中一个是著名的罪恶问题。以下四项不可能同时为真:世界上存在罪恶;上帝是仁慈的;上帝是全知的;上帝是全能的。
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上帝必须干预人类历史、人类事务?上帝启动了宇宙,无所不能,深知其行为会带来的后果,又想要得到期望的结局。那么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做好安排?上帝对人类事务的干预说明上帝并非全能。
如果上帝存在而且希望我们得到他存在的证据,他很容易做到。各种文化都有一套圣书,里面是上帝或各种神告知我们的祖先要毫不改变地传诸未来的高深莫测的句子。必须毫不走样。
如果圣书里出现古文字表达的麦克斯韦方程,或者,如果圣书说“生命的秘密在于两条相互交织的绳索”,我们就可以发现上帝的存在。或者上帝可以干脆在月球上刻下十诫。上帝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
在我们的成长体验中,宇宙中存在着比你大得多、老得多、睿智得多的生物,他们是你最强烈的情感维系。他们对你做很多事情,有时还会对你发怒,要你做你不想做的事情。而且你必须讨好他们。
我们与父母和其他成人打交道的童年永远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我们有多大可能彻底摆脱这种成长体验?祷告和宗教信仰会不会和这种童年经历有关?弗洛伊德认为上帝归根到底不过是一位完美化的父亲。
卡尔萨根的结束语:接受真实的宇宙需要胆识,不要把人类的情感禀赋强加给宇宙,而要勇敢地接受我们探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