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完结了,其实在书到三分之二的时候,情节让我紧张的我实在忍不住偷瞄了一眼书的结局:
“原来你在这里”,迪伦说。
“我在这里”,催斯坦说。
看到这样的结局似乎能缓解因为紧张而带来的阴郁情结,为主人公担心,更担心是个悲惨的结局,而我又要郁郁寡欢好几天。
书完结了,我的思绪还像书中那黑夜里的恶魔的嗡嗡声和若隐若现的身影,听不清,也甩不掉,一直萦绕在脑袋里。
“摆渡人”是灵魂的引导者,每个人死后,灵魂会碰到自己的“摆渡人”,就像中国神话故事里的“黑白无常”的角色。他会引导你要到达的地方。
本书是以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去寻找亲生父亲而在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后,遇到自己的“摆渡人”的故事。“摆渡人”要指引着灵魂避开恶魔的吞噬,一次一次与艰难险阻厮杀搏斗,最后回到灵魂所谓的“家”,摆渡人的任务就算结束,又会成为另一个模样另一个名字去摆渡另一个灵魂。
他们一起要经历一段又一段的路程,每一段路程都有一个安全屋,如果在黑夜来临后没及时到达“安全屋”,就会被荒野的孤魂野鬼拖入深渊,从此和它们沦为一类。一个摆渡人要引领成千上万的灵魂,周而复始,每个灵魂只是他的任务,他的工作,无需情感,直到遇到“迪伦”。这次他是以一个与迪伦年龄相仿而俊美的男孩催斯坦出现的,被自己所引领的灵魂“迪伦”改变了命运。
迪伦被艰难的送到分界线——灵魂的“家”——在这途中,他们相爱了,就像所有现实片断里的爱情一样,充满温情与呵护。在理智与情感之间选择是最让人痛苦的,对于他们来说,如果选错,将会万劫不复,魂飞魄散,故事之所以感人大概也在于此。迪伦是被摆渡的那个灵魂,面对未知的恐惧,恶魔的折磨,差点就被拖入深渊,但是因为有催斯坦在她身边,她觉得所有痛苦都是可以忍受的,直到她被送到那道分界线,催斯坦说好跟她一起去的,但是她不知道他去不了,那道透明的墙他是越不过去的,他不属于那里,最终她眼睁睁的看着呵护她的人离她越来越远——现实的残酷在于没有奇迹,虚构的想象却能打破这个残酷的现实,可是无论现实还是虚构,爱有多甜蜜就有多痛苦。它可以让人变的异常柔软,也可以让人变得坚强无比——迪伦不愿就此待在这个分界线之内所谓的家,然后等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一个来找她。她千方百计知道了如何返回的办法,即使她知道回去跟来时一样,有那么多恶魔的毒手在等着她,她不知道她是否能找到她的催斯坦,也不知道她能不能带着他回到她的世界,她更不知道她是否还能找到自己的肉身,它是不是完好无损,如果不是,那她怎么办?这些问题让她恐慌、犹豫、甚至放弃,但最后她还是决定试一试,其它灵魂告诉她从来没有灵魂成功过。而后来,就是我刚开始说的自己偷瞄到的结局,她成功了,他们成功了。
爱的力量能冲破所有。这本书结构简单,易读且不会费太多脑细胞去理解文字的含意,但是情感却让人共鸣,溢于全书。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我想说:“现实中谁也不知道一个平静的外表下有一个什么样的灵魂,但是遇到了那个需要自己的灵魂,请不要错过,也不要轻易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