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和各种数据打交道,但是你有没有留意呢,有没有发掘出数据的价值呢?
今天听了萧秋水老师的知识管理课程,其中提到数据分析,对课程的感受很深刻,对数据更是多了一份认识。课程中以林彪的故事引出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林彪通过对数据的日益积累和研究,准确判断出敌人的大本营,最后取得成功,因为数据是最直观的,也最具有说明性的。做好数据分析,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那么数据分析的步骤是什么呢?
第一步:确定目的
做之前你要想清楚自己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有目的的去收集数据,可能更容易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比如你感觉自己精力不够用,想知道自己的时间都用在哪里了,那么就可以通过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数据来判断自己时间用在哪里,还可以怎么调整。
第二步:获取数据
获取数据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通过手机app记录自己所用的时间,或者自己在做事情的时间记录一下时间的大体范围。
第三步:数据探索
数据探索是指数据的要求,该按照怎样的格式或者维度分类汇总。
第四步:数据分析
通过时间、空间,横向对比,纵向对比,数据关联等方式进行分析,发现数据异常,是否超出合理范围内,就去查背后的原因,从而进行分析,层层剖析。
第五步:提交报告
分析之后得出结论,获取结果。
平时如果我们有需要,也完全可以按照这个步骤进行。生活中会接触很多数据,想要减肥,可以通过记录自己的体重数据进行分析,女生也可以通过记录自己的身体数据判断身体情况,所以数据时时有,只要保持对数据的敏感性,多留心积累,就可以推测出很多结果。
想起之前在俱乐部实习的时候,勇哥让我整理学员的数据,问我情况怎么样,我当时只是对数据整理,并没有进行整合,一下子说不出来,只能重新翻看确认具体是多少,从这一点说明我对数据不敏感,只是去做,没有去分析数据背后的问题,很典型的执行者思维,而且执行效果也不好,没有在执行过程中做到对自己的数据了如指掌。还有一次是要搜集学员的信息,我只是大概想了一下,就准备开始搜集,这一点是一定要避免的,在做搜集之前,你必须先想好,需要搜集什么数据,尽可能完整,这样不至于数据遗漏,也避免了二次搜集,毕竟多次骚扰用户,可能会使用户对我们的印象变差,所以在搜集数据之前,确定好自己的目的是什么,都需要哪些数据,该按照怎样的格式进行。
碰到说不清的问题,或者自己困惑的点,就可以尝试是不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说明呢,更直观的展示出结果,突然想起来之前秋水老师的微博中有人进行评论说:发现你到哪儿都遇见让人睡不好的噪音。但是最后通过直观的数据展示才发现,秋水老师对噪声的批判只有两次,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论呢,更对原因可能是分是个人的感官认知,所以尝试一次数据积累,或许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哦。
通过数据可以有说服力的展示结果,提炼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数据的积累,数据的挖掘,数据的处理,数据的分析,每个都很重要。不要害怕数据,让数据发挥作用,更有效的利用数据。
末尾罗嗦两句:共勉,提醒一下自己
因为你不知道难易程度,所以容易被人骗。做产品过程中有一点,你必须懂技术,这样就不会被别人鄙视,或者忽悠。
做事时刚开始就追求简单,那么后面你会越来越难做,刚开始难,那你后面就会越来越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