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中原创的成人学习方法论,用以下三个步骤帮助我们进行知识的内化:【选摘】、【思考】、【行动】。
【选摘】
鼓励:
我为此痛苦了很久。终于有一天,我发现,大多数人是以“泼冷水”为乐的。
他们原本跟我一样——他们也“跟大多数人不一样”。他们或许也曾像我一样,挣扎着试图与其他人一样。结果,我们当然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但是,我比较老实(或者说情商不够也行),失败了就承认。而相当数量的人,失败了却假装成功,甚至装到连自己都相信的地步。
学习一下概率论是件好事,它会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结论:大多数人必然跟大多数人不一样。
……
也许是我运气好吧,我从来没遇到问我那些无论如何也不能表示支持的问题的人,比如“你说我是不是应该把他干掉算了?”或者“你说我去抢银行行不行?”许多年来,每当我给朋友一个正面回应,用简单的3个字“很好啊”来表示鼓励的时候,我看到的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先惊讶、后感激的表情。
当我们不停地鼓励所有人的时候,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我们自己,因为最终我们会发现,自己开始进入一种他人无法想象的状态,成为一个不需要他人鼓励的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很多人之所以做事裹足不前,浪费时间甚至生命,原因就在于他们是必须获得别人的鼓励才敢于行动的人。可是,我们却能成为另外一种人——我们可以不需要被别人鼓励——这是一种境界。
效率:
每个人的能力、效率都存在一个上限。让我们看看柳比歇夫这个一生有无数成就的人是怎么说的:
纯时间要比毛时间少得多。所谓毛时间,就是你花在这项工作上的时间。
常常有人说,他们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这样的人可能是有的。可是拿纯时间来说,我一天干不了 那么多。我做学术工作的时间,最高纪录是11小时30分。一般,我能有七八个小时的纯工作时间,我就心满意足了。我最高纪录的一个月是1937年7月,我一个月工作了316小时,每日平均纯工作时间是7小时。如果把纯时间折算成毛时间,应该增加25%到30%;我逐渐改进我的统计,最后形成了我现在使用的方法……
当然,每个人每天都要睡觉,都要吃饭。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时间用在标准活动上。工作经验表明,约有12至13小时毛时间可以用于非标准活动,诸如上班办公、学术工作、社会工作、娱乐,等等。
……
如果一个人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工作和学习上,那么他是以工作成就为导向的人;如果一个人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享受欢乐上,那么他是以生活满足为导向的人。每个人都不相同,有些人可以在工作和学习上获得更多的乐趣,有的人则会在生活琐事中获得更多的幸福。
所以,你需要确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多时候,鱼和熊掌确实不可兼得——你必须选择。
这时候,黄金分割率可以作为一件趁手的工具。如果一天你可以规划的时间有10小时,并且你确定自己是以工作成就为导向的人,那就这样规划吧:用大约6.18小时去工作和学习,而用剩下的大约3.82小时去享受欢乐——你毕竟是一个正常人。反过来,如果你确定自己是以生活满足为导向的人,那就这样规划吧:用大约6.18小时去享受欢乐,而用剩下的大约3.82小时去工作和学习——你毕竟还要想办法养活自己。
……
请再次拿出纸和笔,罗列一下那些尽管无趣,但实际上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事情吧!
挑出一件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然后给自己做个时间表,保证自己在未来的一个星期乃至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至少专注于这件事情2小时——当然,如果能做到专注3小时更好。相信我,大多数情况下,2小时已经基本足够。
实际上,我敢打赌,在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上专注2小时,未经训练的你肯定做不到,因为没有任何人不经训练就能做到。
最初的时候,你可以参考“时间分割法”。比如,你需要专注于这件事情2小时,即120分钟,那你就应该把当天的任务分解成6块,每一块用20分钟去完成,再把20分钟当作专注的基本时间单位,在每个时间单位过后休息5分钟,想办法犒劳一下自己——喝杯咖啡或者牛奶,或者给你的恋人打个电话说点肉麻的话……在休息时间的最后1分钟,重新振作,试着恢复状态,进入下一个基本时间单位——另一个20分钟。
我想,通过以上的描述,你就可以明白,为了能够完全专注120分钟,你最终需要规划150分钟左右的时间开销。这个方法非常简单,但非常有效,因此很容易就能看到效果,相对来说也应该很容易坚持。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这种分割时间的方法对你来说就没什么必要了。因为,你已经可以比较自如地专注在你应该做的、非常重要的事情上了——无论这件事情是有趣还是无趣。
自我证明:
举一个很重要的例子:“怕麻烦”就是一种害死人的坏习惯。学习效果差,就是因为“怕麻烦”而造成了疏漏;工作成绩差,也不过是因为“怕麻烦”而偷懒导致。甚至,可以说,只要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很多人生活不幸,其实只不过是在做关键决策时因为“怕麻烦”而产生了失误……综上所述,无论做什么事儿,要是怕麻烦就废了。因为麻烦就是麻烦,它不会因为谁怕它就饶了谁,也不会因为谁不怕它就躲开谁。麻烦无所畏惧,麻烦化身无数,麻烦无处不在。想要做成事,必须不断解决麻烦。
……
千万不要跟怕麻烦的人在一起,也不要跟怕麻烦的人交友,因为这种人会把他们惧怕的所有麻烦全都甩给朋友,瞬间就把所有的朋友——当然包括你——全都变成另一个更大的麻烦……接下来,背叛是他们唯一可选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不要给怕麻烦的人打工,他们就算做了老板也做不了几天。不要雇怕麻烦的人干活,他们会运用所有“聪明才智”迅速将工作任务分类,接着专门挑简单的事做并且拼命邀功,同时把他们认为麻烦的事甩给别人或者干脆藏起来不做。没有谁比这种人更会推卸责任、搬弄是非、胡搅蛮缠了,因为这是他们的特长。把怕麻烦的人剔除出去,整个团队可能会瞬间焕然一新。
养成不怕麻烦的性格,才可能拥有耐心。耐心则是在任何工作、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前提。哪怕是在生活中,耐心也很重要。比如说,获得真爱是需要耐心的,因为真爱的定义就是你心甘情愿地在另外一个人或一些人身上投入时间和精力,甚至不计回报。
【思考】
这是《把时间当作朋友》第7章也是最后一章内容的摘录。
这一章一共有13个部分,我分两篇摘录,此为第二篇,摘录的是第9部分“鼓励”和第10部分“效率”和第13部分“自我证明”的内容。
关于鼓励:
这一点我在关于旅游方面有深刻的体会,母亲从来不会支持我,每次说到这个话题都会吵起来,最后变成只要有人表示支持鼓励,我都很感谢他
另一方面,也许这也让我不再需求别人支持,有能力独自出行后,我都自己做决定,不再需要寻求支持
关于效率:
1、这是第一次对效率有量化分析的思路,引入了“纯时间”和“毛时间”的概念,我们就可以更清晰的认知自己的效率。
2、还提出“黄金比例分配”,根据我们的价值序列,分配我们的时间,更好的接纳自己不能一直在学习
3、提出“每天专注2小时”以及“时间分割法”,专注与“重要但无趣”的事情,这也是很有启发性的概念,纯时间2小时,毛时间至少两个半小时
关于自我证明:
我是一个怕麻烦的人,而且理所当然,认为怕麻烦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甚至一直认为,哪有不怕麻烦的人?每个人都怕麻烦啊!
现在我也觉得怕麻烦是人的天性,但笑来老师阐述的怕麻烦的后果却确实让人细思恐极,合情合理。所以这是一种我必须要客服的心态。
【行动】
关于鼓励:
以后对别人的想法持基本的开放、支持、鼓励的态度,对自己也是。
关于效率:
1、做好自己对时间分配比例的计划,并时刻留意、反省自己,我给我的时间分配是理性的吗?是符合我价值序列的吗?
2、早起,专注两小时,实行明确的学习计划,要在这个项目投入多少时间,早上专注时间不够,就实行“时间分割法”,重返学生时代,“上课”一段时间,“课间”休息一段时间。
关于自我证明:
克服自己怕麻烦的性格,不要惜力,学会付出,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