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于阳光灿烂的午后,或于灯火阑珊的深夜,思读而不是“白描”《鲁迅书信》,都使我深深地陷入对思想者、思想家的“思想”中。
以“思想”而存在自己者,不在“少数”——医生,不就是靠“思想”诊疗吗?但要以“药物”而“价值”自己。医生以“思想”解决的是“病体人生”问题,思想家以“思想”解决的是“灵魂人生”问题,特别是“灵魂之痛”。
鲁迅先生是学过医的思想家,当是最为懂得“体肤之痛”与“心灵之痛”的哲学。
我以为,鲁迅哲学是“人间哲学”与“人生哲学”的统一体系。其强烈“印染”我者,最在“淡泊明志、逍遥自在、怡然自得”的“从容”生活形态与人生气质——鲁迅是“批判者”,但却是“从容”地“批判”人间与人生。这就使我在读思鲁迅中,不断追问其“从容”功力的来源。
以“思想”而存在自己,贵在萃取他人思想而成就自己的“思想特质”——这是包括“思维方式”与“思想内容”两个方面的。
我以为,“鲁迅思维方式”是富有个性特质的。“做今人也和做古人一样难”,不是颇为彰显?今天少有人讲这样的话吧?今人有多少是知古人之难者?难在何处?谁人又愿意去深知古人之难?鲁迅先生能够讲出,显然是以自己的思维兼容了古人之难与今人之难。此种兼容,正在于鲁迅先生不仅将自己的思维置于时代的关注,更在于将自己的思维投注于“自性”所需要的古代典籍,《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学史纲要》该是萃取前人而成就自我的集中体现。
“鲁迅思想内涵”的特质,更是独树一帜的:“在青年,须是有不平而不悲观,常抗战而亦自卫,倘荆棘非践不可,固然不得不践,但若无须必践,即不必随便去践,这就是我之所以主张‘壕堑战’的原因,其实也无非想多留下几个战士,以得更多的战绩。”如此“战斗观”,如此“战斗策略”,若不是萃古取今而成就自我,何以独特思想?
以“思想”而存在自己,要旨在不为外物枷锁自己的心灵、异化自己的心灵,始终保持本色之我。
我以为,鲁迅先生于此人生方面是最为典范的。虽然我坚持“鲁迅日记”“鲁迅书信”“鲁迅作品”之“并联”思读在数量上并不多,但“质量取胜”原则已使我深有如此获得。
鲁迅先生无论于“平静态的思想”中,还是于“激情态的创作”中,更或“激烈态的论战”中,都是从不丧失自我的,更不无端牺牲自我——无枷锁的自由人!我以为,这是真正于人生中活出了自我!——人生一世,最为要害、最为价值,不正在于这个“活出真正的自我”吗?为人役,为物役,何有自我可言?
我特别在意者,乃是鲁迅先生何以能够如此?不经意的读思中,似乎窥见了秘籍——“一字千金”的章太炎得意之作《齐物论释》,位于鲁迅先生“壬子北行以后书帐”的首位。是否为鲁迅先生“手不释卷”者,我不得而知,更无以论证。但我所知,人若“淡泊明志、自得其乐”,非深谙庄子“齐物论”思想不可!
鲁迅先生当是得“齐物论”真谛,并有自己的创设建构和灵妙之用的。
以“思想”而存在自己,是要注重并讲究“存在方式”的。鲁迅先生在这方面无疑是为今日的“思想者”提供了经典范本。
我以为,作为思想家的鲁迅,其“思想”的“存在方式”是为三者:“鲁迅日记”,“鲁迅书信”,“鲁迅作品”(创作、译作和辑录)。可以说,如此三者的“思想”之“存在方式”,既满足了“心灵的安顿”,更保障了“生命的培护”,可谓“思想者”最为幸福的“存在方式”。
“鲁迅日记”,是谓“自足的心灵史迹”。“心灵自足”则生活安然,生命安泰。每日都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一次,岂不是心灵梳理与抒发的佳径?这该是心灵的“静态安顿”。
“鲁迅书信”,是为“交互的心灵‘史记’”。心灵或与同质的“共振”,或与异质的“频率”,不是心灵于抒发中的升华?“同频共振”或“碰撞激荡”,不是心灵的“动态安然”?
“鲁迅作品”(创作、译作和辑录),最是“心灵于量的积累中质的飞跃”。此中,不是最多生活的艺术化?不是最多生命的哲学化?生活艺术了,生命哲学了,整个人生崇高了,还能欲求何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人生的最高境界,当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