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参加拆解稿与听书稿训练营
6月,我报名参加了弘丹老师的拆解稿和听书稿训练营。在报名之前,我问了小伙伴们的意见,有的小伙伴对我的想法表示支持,也有的小伙伴觉得不理解:学习写拆解稿和听书稿,只要在简书上看看别人的经验分享,然后动手练习就好了,为什么要报训练营啊?
其实,我此前也有类似的想法。毕竟,咱们从小学到大学,读了这么多年书,多多少少形成了自学能力,单凭自学就好了,何必报训练营呢?
抱着这种想法,我开始找了很多拆解稿和听书稿写作的经验和技巧,并且凭借自己的三分钟热度将这些经验读了几遍,甚至做了笔记,可是,三个月过去了,我还是一篇拆解稿和听书稿都没有写出来。
严格的监督机制
这样我意识到,如果没有一个严格的监督机制,我可能真的很难下定决定进行实践,永远停留在理论的阶段。如果这样,我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写成一篇拆解稿,或者听书稿呢?
我并非没有自学能力,可是,我缺少的是强大的动力。我曾经为了适应工作岗位,作为文科生,在一周时间内学习了编程,并且顺利调出了写总结报告所需要的数据。相信这样的经历对于很多小伙伴们来说,并不陌生。
如果不是领导头来凌厉的目光,不是严厉的监督机制,不是与薪酬挂钩的绩效考核,我们可能一周时间也无法写出一篇完整的新闻稿,无法炮制出一篇像样的讲话稿,无法盯着烈日与客户见面。
老师的点拨和同学的鼓励
纵然上司的逼迫能让我们发挥自身潜力,不在做行动的矮子,但是,独自上路,总会让人感到孤单。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只能默默的自己想办法,只能在困境中独自痛苦和徘徊。有的时候,因为自身理解出现偏差,方向出现了问题,即便做了再多努力,也毫无收获。这个时候,我们难免产生负面情绪,难免觉得自己根本就不是这块料。
就拿写拆借稿和听书稿来说,除了倒逼自己读书,大家多多少少都希望能把自己读过的书变成钱。可是,当我们毫无头绪的开始投稿后,什么回音也没有得到,就又会产生放弃的念头。纵然写作需要坚持,可是,前方没有一盏指路明灯,在黑暗中独自一人哪有前进的勇气?
参加了训练营就不同了。遇到问题,我们可以得到老师的点拨,让我们瞬间茅塞顿开,我们有一起学习的同学,大家相互鼓励,共同坚持,共同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
结语
基于上述两个原因,我选择参加拆解稿和听书稿训练营,希望能够在这次训练营的学习中真正得到成长,在结营的时候,能写出一篇像样的拆解稿和听书稿,能够结实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