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仰,永远跟党走
~百岁革命老人的家风
今年101岁的地下党员曹翠兰,历经苦难磨炼,一生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坚定信仰。入党74年,她初心不改,用坚韧与执着坚守理想信念,用红色家风教育后人。
1920年8月,曹翠兰出生在湖南省双峰县杏子铺镇花树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18岁那年她嫁到了湘乡县谷水的薛家渡,她与丈夫周仑然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家中成了中共湖南省工委和中共湘乡县委的地下交通站。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党籍,押送回乡劳动,1979年1月评反,恢复了党籍和工作,1982年离休。
“1948年前后,湘中地区地下党活动经费奇缺,我父母把家里的三亩田和一头耕牛卖掉,全部捐给地下党。”曹翠兰的大儿子周泰山说,当时母亲教育他,一定要跟党走,听党话,坚定信仰,克服暂时的困难,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在解放初期,周泰山刚上小学,曹翠兰常常教儿子练书法。“听党话,跟党走。这是母亲教我的启蒙课。”周泰山回忆说,母亲现在一百多岁的,患有老年痴呆症,对很多事情己忘记,但她仍坚持练习书法,她写的字仍然是“听党话、跟党走!”
1958年,曹翠兰被错划为右派,把她开除党籍和公职,押回农村劳动改造。曹翠兰在农村的二十多年里,仍然坚定信仰,从不气馁,乐观向上。她教育儿女还是要“跟党走、听党话,一定要相信党。”
1979年1月,蒙受了二十多年的冤屈的曹翠兰终于评反昭雪,恢复了她的党籍和工作。她在领到补发工资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补交二十一年的党费。
“我算了一下,一共要补交652元党费,你马上帮我去交。”周泰山还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母亲把钱数给弟弟,让弟弟马上去为母亲补交党费。
当时有同事说,反正这21年开除了党籍,不交党费也没违反党章。曹翠兰坚决不同意:这二十年虽然没有享受党员的权利,但是应该尽党员的义务。
现在,年事已高的曹翠兰基本上是卧床休息,但她每天雷打不动的是,坚持练习书法,而书写的文字还是“听党话、跟党走,坚守信仰!”
“受到红色家风的熏陶,我家四代人12人入党,5人参军。我们会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家风,永远跟党走、听党话!”周泰山自豪地说。
“解放初期,我才10多岁,母亲教我写毛笔字,都是
从此曹翠兰也与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曹翠兰:“我老公先入党,他入了党我不晓得,不可能让我晓得,没得给我晓得。他是我身边的秘密党员。”抗战时期,中共湖南省工委迁驻双峰,省工委书记周里等领导曾住进曹翠兰家,经常在这里召开重要会议,曹翠兰不惧危险掩护地下党组织及其负责人开展工作,曹翠兰也寻找到了一条光明的道路。曹翠兰:“周里在我家住,住的久,住的时间长,是我招呼他的饭菜,还招呼过很多中共地下党员。哪个要问周里的事,任何人都问不到,我不会讲给别人听。要严守党的纪律,我老公经常跟我讲”因为地下斗争的残酷性,地下联络站要绝对保密,曹翠兰严守党的秘密,在隐蔽战线上默默坚守,贡献自己的力量。曹翠兰:“有一次组织交给我个秘密文件保管,要注意,这个文件是不能给任何人晓得,是秘密的。这个文件我保管了半年多,我自己从来没去看过,也没给任何人讲过,我丈夫也不知道。虽然我当时还没入党,但我已经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了。”1947年3月,在时任湘乡县地下工委负责人刘资生等人的介绍下,曹翠兰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了一名地下党员。在最艰苦的岁月里,她革命斗志矢志不移,先后担任原湘中游击队一支队湘乡地方兵团司令部交通员、地下党薛家渡支部书记、游击大队二小队指导员等职务。她积极发展组织,带领地下党组织工作人员开展游击战争,当时地下党的经济十分困难,她与丈夫周文然变卖家产,所得收入捐献给党组织,为湘乡武装斗争的发展,也为和平解放湘乡做出了贡献。解放后,曹翠兰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与新中国共同成长。1958年曹翠兰被错划为右派,押回农村劳动,直到1979年1月才得到平反,恢复党籍和工作。曹翠兰尽管历经磨难,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但她始终没动摇过共产党员的信念与意志。曹翠兰的大儿子周泰山:“打成右派平了反之后,政府补了她六百块钱,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她当右派的22年党费要我弟弟去给她去补交,这件事我最佩服他。这体现了她对党的一片忠诚,她永远承认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她要按党的原则办事,按党的规定办事。”曹翠兰淡泊名利,将责任奉献放心中,始终保持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无私品格,听党话跟党走,她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初心使命的坚守,对党的坚定信仰和忠诚。曹翠兰的大儿子周泰山:“她现在是享受离休干部的待遇,住医院不要钱,她病了我们要送她去医院,她就说去医院做什么,国家困难,住院会用掉国家的钱,不能给国家添负担,在药店买点药就治好了,这一点我们的思想都不如她。”曹翠兰:“我是真的不需要去住院,我不能给国家添麻烦,我人老了但思想还在,个人有点困难就要去找党组织解决,那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作者:童东亮 徐志强)
授百岁地下党员曹翠兰的初心故事。“风雨百年路,红心永向党。今年101岁的曹翠兰,27岁参加地下党,入党74年来,她始终忠诚向党、初心不改,用坚韧与执着坚守理想信念,书写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
曹翠兰,1920年8月出生在双峰县杏子镇花树村一个贫穷的农家。1938年,曹翠兰嫁给薛家渡进步青年周仑然,丈夫在194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曹翠兰也与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在湘乡县中里(今双峰县)活跃着一支由地下党领导的地方武装一一湖南人民解放总队湘中一支队湘乡地方兵团,在司令员刘资生的领导下,开展游击战争。
因为丈夫周仑然是地方兵团的干部,曹翠兰家就成了地下党的联络站,刘资生也经常住在她家里,鼓励她多学习做一个革命者。
由于湘乡县中里地区地下党组织的蓬勃发展,中共湖南省(工)委机关找到了这块安全宝地。从1939年10月至1945年元月,两届省(工)委机关就迁驻在双峰境内。省工委书记周里(化名唐积德,群众称“唐先生”)以“难民”身份来到中里,隐居在曹翠兰家。其爱人常杏云,亦化作一个江西逃难的老母来到这里隐居。周里居住在曹翠兰家时,她成了周里的生活秘书和地下党组织交通员。
曹翠兰对前来联络工作的地下党员十分热情,热茶、可口的饭菜,生活上照顾得很周到。党员们开会,她主动到外面站岗、放哨。有两位游击队员被国民党反动派全国通缉,刘资生把这两名队员交给曹翠兰。曹翠兰给他们在阁楼安排了床铺,饮食、用水都送到楼上,他们换下的衣服洗净晾在屋内,两个月以后这两位同志平安地回到了部队。
后经刘资生和官健平介绍,曹翠兰于1947年3月15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为长期的地下工作,地下党决定取消她的预备期,直接成为中共正式党员。
1948年,曹翠兰担任地下党组织的支部书记,积极发展组织,壮大力量,投入地方游击战争。当时,地下党经济十分困难,曹翠兰与丈夫周仑然决定,变卖了家产,所得收入全部捐献给党组织,为武装斗争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49年春天,湘乡地方兵团一支队开展对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游击战,在司令员刘资生指挥下,全歼国民党71军88师的一个连,敌人对游击队层层包围,进行疯狂报复。曹翠兰和游击队员们依据上级组织“化整为零”的指示,钻入深山老林与敌人周旋了一个多月,拖住了敌人的一师。为人民解放军挺进大西南创造了有利的战机,又保存了革命力量,为和平解放湘乡创造了条件。
湘乡解放后,曹翠兰先后参加老八区谷水面粉厂“双减反霸”、中沙土改、老二区从事办公室工作。1954年11月调湘乡县城关镇任组织干事。一九五八年被打成右派,受到了二十多年精神上的巨大折磨。但是,折磨没能改变她对党的忠诚,没能动摇她对革命事业的信念。
1979年元月22日,她的冤案得到平反,恢复了党籍,恢复了工作,八个月后退休(1982年改为离休)。平反后,曹翠兰补交了受迫害期间的党费。有人劝她不要交,她说:这二十年虽然没有享受党员的权利,但是应该尽党员的义务。
战争年代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和平时期蒙受不白之冤,曹翠兰对党对革命的信念没有丝毫的动摇。曹翠兰尽管历经磨难,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但她始终没有动摇过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与意志。她常说:“现在年纪大了,不能工作了,但我赤胆忠心永向党!”
“母亲对党的忠诚深深教育着我们后辈,她有两件事特别让我感动:一是解放前的革命斗争时期,当时地下党的经费十分困难,她变卖家产,所得收入捐献给党组织;二是打成右派评了反之后 ,政府补了她六百块钱 ,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把她当右派的22年的党费 ,要我老弟帮她去补齐, 这体现她对党的一片忠诚。”曹翠兰儿子周泰山说。
阅尽春色人未老,晚节常可见初衷。曹翠兰淡泊名利、将责任、奉献放在心中,始终保持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无私品格。听党话、跟党走,她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的对初心使命的坚守,对党的坚定信仰和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