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的推荐和督促下,国庆期间读了叶广芩的《采桑子》,翻开目录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纳兰性德的《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尚未阅读正文,仅是这样的目录就让人对接下来的故事充满预期与怀想。
《采桑子》作者叶广芩满族人,祖姓叶赫那拉,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孙女,清朝隆裕皇后的亲侄女。这本书描述的是一个皇族世家的败落,一群贵胃子弟的飘零,展现出了中国近百年间的时代风云和人世沧桑与文化嬗变。书中讲述了北京金家十四个子女的故事,由九个既相互关联,又彼此游离的故事连缀而成。既有对故人、对民族精神的留恋与问往,也有对家族衰微、历史消极面的哀叹和反思,用作者的话讲"是一种积淤已久情感的自然流露"。书中讲到了戏曲知识、建筑艺术、陶瓷文化、风水道行、服饰等这些让人读起来一点也不生涩,全书叙事写人如数家珍,起承转合不瘟不燥,于举手投足间流露出大家闺秀的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阅读过程中,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你都会随着作者的步伐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进入那个时代,成为那个时代的一员,亦或是那个家族中的一员,似乎真的看到了书中人的音容笑貌,看到寻常百姓的离合悲欢,看到乌衣巷陌的人情冷暖,看到时事变迁的世态炎凉。我想这一切与作者高超的写作能力及自身的经历是分不开的。真实才感人,情真才意切,这与我们平时对学生写作的要求不谋而合。我们平时要求学生写作要真情实感,如果文章感动不了你自己又如何感动他人呢!
编辑 适应屏幕 格式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