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说的“拼养”,并不是很简单地把孩子交给某个群体,而是设计孩子与父母高度参与的活动。它是孩子与父母之间一段非常美妙的特殊时光,然后在这段旅程里,你会遇见不一样的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为什么需要父母参与?
一、父母才是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
自从孩子呱呱落地,父母是孩子第一眼就爱上的人。大家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的,无论老师多么关心你的孩子,老师都不如你了解你自己的孩子。当你加入到“拼养”活动中,你可以作为一个观察者近距离地看到孩子是如何与其他小伙伴相处的,看到孩子是如何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看到孩子与家里表现出的不同的另一面。而面对这些现象,你能比任何人都更敏锐地发现差异,然后逐步寻找到现象背后的深刻根源。
二、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陪伴,是最好的礼物,这不是其他物质能够取代的。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和孩子之间才能更融洽的相处,孩子才能更快乐的成长。然而,陪伴并不只是坐在孩子的身边,或者监督孩子完成某些任务,这样是无法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关爱。真正的陪伴,是父母全身心地投入,与孩子共同经历一段时光,陪伴孩子做他们想要做的事。陪伴孩子的时光,应该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
三、这是“拼爹拼妈”的时代。
说到这个词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指向金钱、权势等方面。但我说的“拼爹拼妈”,其核心是比拼教育理念、教育投入。在《父母教育程度和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一文中曾指出:教育水平高的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明显要多。比如,受过大学教育的母亲,比起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母亲来,每周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平均要多出4.5个小时。在美国,也不乏“拼爹拼妈”的事例,最重要就体现在一些中高产家长对孩子成长培育过程的高度卷入。这种美式拼爹拼妈,在本质上是一种思想交流,而不是让家长代做作业。我们会发现,教育良好的精英家庭出身的孩子,和父母越来越接近,家庭餐桌也可以成为了讨论课的课堂。在这个意义上,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是小了,而是大了。这也是这些孩子的表现日益杰出的重要原因。
如何实现父母的高度参与?
第一,编制《家长手册》,形成共识。
“拼养”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与父母们能否达成高度共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每一期拼养活动开始前,我们都会很认真地编制一份《家长指导手册》。《手册》包括本期拼养活动的目标、基本原则、推荐书目、奖励积分,以及具体的活动安排。所以,一般来说,我们会在活动开始前安排一场父母们的聚会,来讨论《手册》,进行必要的修改,从而真正落实重要事项。这样一来,当“拼养”正式开展时,一切会更加井井有条。
第二,发挥个人特长,分工合作。
以往每一期的活动里,我们都会按照活动主题、根据父母的特长来进行一些分工。比如,我们会邀请大学音乐老师的馨妈为小朋友们开一节音乐课;邀请中学语文老师的朵爸来上一节故事课;邀请妮爸生动地讲解成语;邀请大学财经专业老师的瓜妈一起来设计经济板块……还有的爸妈们主动承担了拍照、核算积分、发放奖品等工作。当每个人都分配了一定的任务时,不仅我和妮妈的压力能被有效地缓解,更重要的是,每个家庭都有非常强烈的参与感与责任感。
第三,设计亲子活动,共同参与。
因为邀请父母来参与“拼养”,所以我们在每一次的活动里都设计了亲子活动。我们发现,当父母与孩子一起来接受挑战时,孩子们会变得更加投入,父母也会因为身份的转变(从观察者到参与者)而获得全新的体验。此时,父母的引领会给予孩子们不同的思考方向,让他们收获从同龄人身上无法获得的经验,展现新的成长。
第四,搜集活动反馈,探讨交流。
在我们经历的“拼养”活动里,妈妈们每每总是深晚挑灯写反馈。妈妈们不仅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事件,写下了自己的思考,还邀请孩子们一起来做反馈。孩子们喜欢什么活动,不喜欢什么活动,因为某件事开心,因为某件事难过……妈妈们都如实记录,一并分享到群内。大家据此又展开了更深入地探讨交流,分享自己的育儿理念与方法,然后继续回到实践中检验、前行。
第五,回忆美妙旅程,分享总结。
拼养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父母双方往往不能同时到场。所以,到总结会时,我们则会特意邀请双方都出席。孩子与父母能够坐在一起,跟着我们回忆这一段美妙的旅程,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讲述着动人的故事。在这样的氛围里,父母与孩子都彼此分享自己的收获,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彼此感受到爱的连接。
正如,张文质老师在《父母改变,孩子改变》一书中写道:“世界上没有任何工作比做父母更易犯错,更具风险;也没有任何工作比做父母更令人欣慰,令人自豪。孩子是我们的甜蜜,我们的忧伤。每个孩子都是未知,每个孩子的未来都在父母手中,生养一个孩子,就是生养一生的责任。”
“拼养”就是这样一场美妙的亲子之旅,陪伴孩子成长,去迎接属于他们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