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斯基进行曲》 音乐里的故事105
《拉德斯基进行曲》是一首著名的管弦乐曲,由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48年。这是老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代表作,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也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压轴曲目。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卡拉扬指挥《拉德斯基进行曲》:
https://www.ixigua.com/6751262766251639307
这首曲子由对比鲜明的两部分构成。强劲有力的引子之后是第一部分主题,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队步兵轻快的走过大街。反复一遍之后,音乐经过一个全乐队齐奏的过渡句,随后出现的是与前面主题相对比的轻柔主题,优美动听。
一、《拉德斯基进行曲》
《拉德斯基进行曲》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拉德斯基(Radetsky)是奥地利的陆军元帅,从1815年至1831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骑兵总司令。拉德斯基积极维护奥地利帝国殖民统治,曾率领军队侵略邻国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北部任总督多年。
老约翰·施特劳斯所写的这首进行曲炫耀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斯基的威风。据说,后来就连施特劳斯本人及其子小约翰·施特劳斯也因此不愿再演出这首进行曲。尽管如此,《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听众,人们也就渐渐地忘记了拉德斯基那段不光彩的历史,成为流传广泛的进行曲。
特别是当年饱受屈辱的意大利人,也已不计前嫌,据说有家意大利花店,每年向维也纳金色大厅免费提供3.5万支鲜花,助兴新年音乐会。
二、拉德斯基
约翰·约瑟夫·文策尔·拉德茨基·冯·拉德茨伯爵(1766.11.02-1858.01.05)奥地利陆军元帅,生于特热布尼采〔今属捷克),波希米亚贵族和奥地利军事将领,民族英雄。拉德茨基元帅在军事生涯逾70年,直到他去世时91岁,他赢得1849年3月23日著名的诺瓦拉战役的胜利。
1784年进入奥地利陆军,曾参加1787-1792年的奥土战争,法国大革命初期在低地国家作战,1796-1797年在意大利战争期间 ,他参与了与拿破仑的战斗,1805年以少将军衔在意大利作战。1809年为奥地利陆军总参谋长,他努力使军队现代化,但因缺乏资金而不得进行。1813年,他在反对拿破仑的盟国会议上,尤其是在部署莱比锡大决战上(莱比锡会战)起过很大作用。1814年3月随盟国君主和显宦进入巴黎,并陪同他们出席维也纳会议。从1815年至1829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骑兵总司令。1829年退休。1830年再次被征召去意大利服役。1836年成为陆军元帅,1848年最后一次指挥帝国军对撒丁王国作战,时年82岁,1849年2月23日在诺瓦拉大胜。
1850年-1857年,他任伦巴地-威尼斯地区总督,全军上下莫不爱戴,称之为拉德茨基老爹。他以91岁高龄在米兰辞世,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亲自主持葬礼,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哀悼14日。
历史就是这样,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在一些人眼里就是雄才大略,开疆拓土;在另一些人眼里,无疑是侵略扩张,戕害他人。
三、施特劳斯家族
施特劳斯家族是十九世纪奥地利维也纳有名的音乐世家,主要指约翰·施特劳斯父子,即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04-1849年)和他的三个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年),约瑟夫·施特劳斯(1827-1870年)和爱德华·施特劳斯(1835-1916年)。
这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和“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他们是重名的两父子,后人为了区分,加了老和小的称谓。
1.老约翰·施特劳斯
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年3月14日出生在维也纳。他的祖父叫沃尔夫,是匈牙利人,原来住在利俄波耳德斯塔德,也在多瑙河沿岸,离维也纳不算太远。他的父亲叫弗郎茨,会拉小提琴,后来他们全家迁居到维也纳,老约翰·施特劳斯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学小提琴,后来师从维也纳歌剧院提琴手伊格拉茨·冯·惠利。1817年以后,他在米夏爱尔·潘配领导的流行舞蹈乐队里拉中提琴。1819年,他又到约瑟夫·兰纳的维也纳圆舞曲乐队里拉琴,有时担任指挥。
1825年,他和玛丽亚·安娜·施特赖姆结了婚,生了三个儿子,这时,他离开了兰纳,自己组了一个乐队, 并为这些乐队写了不少乐曲。1849年 9月25日,老约翰·施特劳斯在维也纳逝世,享年45岁。
老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写过150多首圆舞曲,几十首波尔卡和进行曲。但他的最大功绩,是他和作曲家约瑟夫·兰纳一起,共同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在他们之前,圆舞曲比较慢,一小节里的三拍时值是一样的;而维也纳圆舞曲,第二拍和第三拍经常拖长一点,速度一般用的是小快板。从结构上讲,维也纳圆舞曲比一般圆舞曲复杂一些,它由序奏、三至五首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而每首小圆舞曲又有两个旋律,它们还带反复,形成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乐曲表达内容也比较深刻,因此,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之为“圆舞曲之父”。
在老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里,影响最大、流行最广莫过于《拉德斯基进行曲》了。这支曲子是老约翰·施特劳斯于1848年写成的,编为作品228号。
2.小约翰·施特劳斯
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年),老约翰·施特劳斯的长子,与父亲同名,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1844年小约翰组成了自己的乐队,演奏本人和父亲的作品。1855-1865年应邀在圣彼得堡指挥夏季音乐会达10年。1863-1870年任皇室宫廷舞会指挥。后又从事轻歌剧的创作。
其创作以《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艺术家的生活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和《安娜波尔卡》等120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他曾带领乐队访问欧洲各国,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他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的主要曲目。他还作有《雷鸣电闪波尔卡》等120多首源自捷克的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1870年起创作了《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40大盗》、《吉卜赛男爵》等16部轻歌剧,对于欧洲轻歌剧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3.约瑟夫·施特劳斯
约瑟夫·施特劳斯(1827-1870年),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次子,常被昵称为佩皮(Pepi)。奥地利轻音乐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
约瑟夫·施特劳斯写过不少圆舞曲,不少至今天仍广受欢迎,还在经典音乐的保留曲目当中,而他的波尔卡和四对方舞曲也很受人欢迎。和他的兄弟相比,约瑟夫更喜欢较认真地谱写音乐,如在他的《动力圆舞曲》中通过小调来表达沉思的情绪,这些不同都让人很容易自施特劳斯家族作品中分辨出约瑟夫的作品。
最能表达约瑟夫个人风格的莫过于他所作的波尔卡马祖卡,如《蜻蜓波尔卡马祖卡》和《自由解放的妇女波尔卡马祖卡》等等。
4.爱德华·施特劳斯
爱德华·施特劳斯(1835-1916年),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幼子,家中昵称为艾迪(Edi)。奥地利轻音乐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
父亲去世时他才14岁,正在读文科中学,准备考“东方学院”,他想从事领事工作。但他也十分喜爱音乐,在观看了燕妮·林德的客串演出之后,就成了歌剧院热情的常客,并开始学习作曲,学奏小提琴和竖琴。
1855年2月小约翰让他20岁的弟弟首次登台亮相,这样爱德华就在苏菲游泳馆大厅演出的需由二台竖琴伴奏的圆舞曲《嘲讽》中担任首席竖琴手。
1859年2月5日,作为指挥,爱德华首次在苏菲大厅同观众见面。在这次“无尽头的一天”大型舞会中,爱德华引起了轰动。他长得眉清目秀,喜穿漂亮的黄色大衣,手戴白色手套,留着山羊胡须,酷似拿破仑三世,不久维也纳人就称他为“漂亮的爱迪”。
作为作曲家他远不如两位天才的哥哥,但他和两位哥哥小约翰·施特劳斯和约瑟夫·施特劳斯共同努力,成就了维也纳的施特劳斯音乐王朝。而他整个家族支配了19世纪维也纳的轻音乐时代,为历任奥地利皇帝和帝国的公卿贵族创作大量圆舞曲和波尔卡。
爱德华·施特劳斯的音乐风格虽独特,但并不脱离他的兄长和同时期的作曲家,他的施特劳斯家族舞曲指挥家的身分更为人所熟知,而他的作品往往给他的兄长的锋芒所盖过。因此,爱德华专攻创作“快速波尔卡”,并全力指挥施特劳斯家族乐队,直至1901年2月13日解散为止。
爱德华的艺术生涯不但和其兄长竞争,更面对来自外人的挑战。其中有一位名为卡尔·麦克·齐雷尔的军乐队指挥和作曲家更是组织乐队名为“前爱德华·施特劳斯乐队”,在维也纳开演奏会作竞争,爱德华因此将齐雷尔告上法庭。但齐雷尔最终在爱德华两名兄长去世后,取代了施特劳斯家族在维也纳的地位,而双方的争斗以施特劳斯家族乐队的失败而告终。
爱德华·施特劳斯在1863年1月8日和玛丽亚·克莲哈特(Maria Klenkhart)结婚,育有二子,约翰·施特劳斯三世和约瑟夫·爱德华·施特劳斯。其中长子约翰·施特劳斯三世成功令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存延到20世纪。
至此,祖孙三代人都有一个“约翰·施特劳斯”。
而在1890年代的事业停滞,和长兄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病逝,再加上发觉家人挥霍家财,令爱德华萌生退意。在1899年和1901年两次带家族乐团赴北美巡回演出后,爱德华解散了家族乐团,并在维也纳度过上了退休生活。自此至1916年病逝期间,爱德华再无参与任何音乐活动,唯一的公开活动只有在1906年发表自己整理的家族回忆录。
四、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1847年12月31日,施特劳斯音乐家族创始者老约翰‧施特劳斯在维也纳郊区举办了一场露天音乐会,老约翰在一个露天舞台上,一边拉着小提琴,一边指挥着乐队,先是演奏了海顿的作品,接着开始演奏舞曲。那时候的舞曲有波尔卡,圆舞曲,加洛普等等,受到了热烈欢迎,不断被观众要求加演,以至于音乐会直到第二天黎明才结束,这就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起源。
而真正意义的维也纳音乐会是于1939年12月31日,由维也克莱门斯‧克劳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在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奏响的。而音乐会的曲目,绝大部分都来自于施特劳斯家族。
在世界音乐圣殿,具有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厦1869年落成后,维也纳金色大厅于1873年建成,那正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黄金时代,为了庆祝这个仪式,小约翰·施特劳斯写了一首《维也纳的气质》圆舞曲在金色大厅演奏,大获成功。在过去,人们跳的是端庄的小步舞曲,而华尔兹让整个维也纳旋转了起来。《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小约翰最有名的作品,目前也是新年音乐会的必演曲目。
附注.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加洛普、波尔卡:
1.圆舞曲
圆舞曲(Walzer,音译作“华尔兹”)原本是一种轻快舞曲,因为边跳边旋转的舞蹈而得名,因施特劳斯家族而被全世界喜爱。即使不知道它的名字是“圆舞曲”,提示了“嘭洽洽”的三拍子节奏,也都能哼上两句。
2.加洛普
加洛普(Galop)是一种快速的德国舞曲,名称来源于马的奔跑。不同于圆舞曲,加洛普是一种两拍子的舞曲。18世纪初被引进巴黎的上流社会,并迅速在欧洲风行,用于方阵舞蹈,作为其中最快的结束部分。
3.波尔卡
波尔卡(Polka)原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音乐,以男女对舞为主。波尔卡舞曲一般也是两拍子,节奏活泼跳跃,在第二拍的后半拍上常作稍微停顿的装饰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