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脱不花的《沟通的方法》这本书,有种相见恨晚之感。首先罗胖为他写的序就很有吸引力。其次,脱不花“使用说明书”幽默有见地。里面有很多观点让我深以为然,比如:沟通不是使用漂亮话术,而是建立信任关系。好的沟通不在于此刻,而在于未来要面对的所有时间;好的沟通不在于你是否能达成眼前的目标,而在于你能否不断的自我塑造;好的沟通不是你和对面这个人之间的事,而是你和整个世界之间的事。
今天跟着导师的节奏读了第一、二章的内容:倾听
沟通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已经沟通了。为了避免不想当然,我们一定要先听再说,要听懂话外之音,尤其是听懂对方接下来的期待。怎样听懂对方的期待呢?我们可以使用结构化倾听:情绪、事实和期待来分类处理。如果对方给的信息量不够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反向叙述的方式操作,操作要领就是三步走:一:响应情绪,二:确认事实三:明确行动。
沟通场景中最重要的变量是人。史蒂芬·平克说过:虽然没有两个人拥有同样的面孔,各种地方文化也存在着种种差异,但这些都只是一种表象,就本质而言,人类拥有同样的心理结构。所以沟通场景中,人这个最重要的变量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老虎型、孔雀型、猫头鹰型和考拉型。如果你能在沟通中识别不同类型的人,那无论是展开深度沟通还是浅度沟通,都会让你更加有的放矢。
今天读了这些内容,让我想到昨天经历的一件事情:昨天中午一位学生家长打电话对我说:老师,我女儿的同桌总是欺负她,今天又哭着回家说同桌打她都快一个月啦,天天打,天天打。你就不管管吗?如果运用今天所学怎么解决这件事呢?
首先我们得分清哪是情绪,哪是事实。他说他女儿的同桌总是欺负他女儿。从这个“总是”就知道这是情绪。所以我第一步先响应他的情绪:我知道你听了女儿这样说,肯定很为她担心。而不是说你先消消气。接下来马上确认事实和明确行动:我现在就和你女儿同桌的家长联系,并调取监控,了解具体情况,如果确有此事,我马上给你女儿换个同桌,并对这个孩子进行教育。你看行吗?
你们觉得这是不是有效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