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看到老师讲的就想到了,资本是逐利的,凡是政策必遭遇对策,虽然国家限制了银行的钱的流向,但是银行自己会想办法把钱流向高回报的项目,这就牵涉到了我们那天讲的影子银行的体系。为啥不开放市场,让市场来决定该留下什么、该淘汰什么呢?
香帅回答:
这个问题特别好,也特别有代表性,其实我在北大上课这么多年,有很多年轻的学生也提出过类似的问题。我们这几代人都是接受市场经济的教育长大的,所以就很天然地认为市场可以决定一切。那我就要先反问你了:既然凡是政策必遭遇对策,那银行自己就会想办法找对策,把钱流向高回报的项目,那不就不用开放市场了吗?开不开放市场不就是一回事了吗?听上去很像抬杠是不是?这不是抬杠。其实我要跟你指出的是,你的问题里面有一个逻辑上的漏洞,对策不一定能够完美地绕开政策,政策和对策这一对“猫鼠游戏”其实贯穿着千年历史,古今中外从来没有发生过变化。
好了,刚才是一个反问,就是告诉你其实很多话都是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是不一定是逻辑严密的。下面我来正面地回答你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开放金融市场,让资金决定自己往哪里流动?
1. 首先我们要看市场到底是什么?现在大家的学习过程中间总有一种感觉,市场就是市场,市场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可是市场是个抽象的概念吗?不是的,市场是你我他,是个体、是机构、是政府,是各个机构和个人的集合体。其实政府又是由人组成的,是千百万人组成的政府,政府所制定的政策是人制定的政策。所以当你说到市场的时候,你一定要记住市场不是一个抽象概念,你要理解市场的逻辑就必须理解这里面各个参与方的行为逻辑,包括政府的逻辑。
我在北大上课的时候给大家画过一张金融市场的结构图,其中就给你画出来了金融监管机构。比如我们中国的一行三会,就是央行、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美国有美联储、美国证监会(也就是SEC),消费者金融保护局,还有形形色色的金融监管机构以及金融监管机构颁布的监管政策,这些都是金融市场有机的组成部分。所以你单单地把政策、把政府和市场割裂开,是一个很以偏概全的思考方式。这是第一点,市场不是一个抽象概念,它是包含着人,包括政府在内的一个具象的行为集合体。
2. 开放市场是什么意思?开放市场怎么开?开到什么程度?开多大?如果你不把这些标准都能够很好地讲出来的话,开放市场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尤其在开放金融市场上要格外地小心。我在第二周第三堂课里面就跟大家讲过,金融市场跟其他市场是很不一样的,金融市场是一个具有高度的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所以它天生具有严监管的特征。比如说美国,美国是世界上市场自由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从80年代以来,美国的金融自由化是走得很远的,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后,不管是学界还是政府界都在进行严肃的反思,认为金融自由化已经走得太快太远了,所以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才通过了“Dodd-Frank法案”,加强监管。这是美国的情况,就更不要说拉美,还有东南亚,它们都是因为在不合适的时机过度地开放了金融市场,金融过度自由化,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且这种代价可能是难以弥补的,所以当我们说到开放金融市场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地谨慎。
3. 市场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它中间就包括了监管的动态演化,我在课程里面其实也讲过监管和创新是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在本周的课程里面我告诉大家,影子银行的产生是因为中国的国有银行体系过大,然后银行会和其他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进行猫捉老鼠的博弈。这里面有两重的效果:第一重,它一方面促使资金流向了效率更高的地方,但是也造就了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影子银行体系的资本充足率是不受监管的,所以它本身就具有高杠杆的特征,具有高杠杆的特征就会增加风险,会导致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而当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发生的时候,受损的就不仅仅是政府,更是社会上的每一个人。